郄门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掌后(《备急千金要方》).
【郄门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出处】《针灸甲乙经》:手心主郄,去腕五寸.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释名】该穴为手厥阴之郄,当去腕五寸,两筋相夹分肉之间,如门之状,故名之.
【类属】手厥阴之郄穴.
【穴性】宁心安神、宽胸理气、通络止血.
【主治】
1.心血管病症心绞痛,心烦,胸痛,心悸,心律不齐,心肌炎.
2.神志病症善惊,癫狂,痫证,失眠,嗜睡,躁,忧郁症,神经衰弱.
3.出血症呕血,咳血,衄血.
4其他病症疔疮,咳喘.
【配伍】配神门治心悸、失眠;配内关、三阳络、曲池、膈俞治胸胁痛;配心俞、膻中治风湿性心脏病;配阴郄、太冲、内关治心痛烦闷;配曲池、三阳络治咯血;配孔最治咳血;配百会、水沟、大陵治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用粗针深刺有可能引起正中神经及正中动脉的损伤;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心痛、衄哕呕血、惊恐畏人、神气不足,郄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心痛、血、呕血.
《医学入门》:主心痛,衄血,唾血,呕哕,惊悸,神气不足.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冠心病《江西中医药》2002年第1期报道:郄门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30例.选穴:郄门、足三里(均双),取复方丹参注射液3ml,郄门穴各注入0.5ml足三里各注入1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30例病人中无1例发生急性心梗或再发心梗.治疗前后对比:心电图及症状明显改善28例,有效率为93%.
2.胆绞痛《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期报道:针刺郄门治疗胆绞痛.取双侧郄门,常规针刺,强而持久地捻转,动留针20~30分钟.一般情况下,针刺后疼痛即止.
3.乳腺炎《新中医》1994年第5期报道:郄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乳腺炎30例.取患侧郄门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3ml注入,针感传至上臂及乳腺部位为好.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28例(其中1次治愈8例、2次15例、3次5例),好转2例,全部有效.
【现代研究】
1.心血管方面《中国针灸》1987年第4期报道:以心电图、心音图、心动阻抗图、心动阻抗微分图等为指标,观察针刺郄门穴感传到肘、臂、胸等部位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即时疗效.结果各项指标的改善,以感传到胸部组最佳,与静卧对照组差异显著;其他组也有变化,但与静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针刺郄门穴感传气至病所引起的客观效应,不是静卧所能产生的.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报道:采用室颤阈(V)作为反映心脏电稳定性的指标,观察电针对家兔缺血性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实验.针刺郄门、内关能显著提高缺血心肌的VFT,表明确有增加缺血心肌心电稳定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为证明郄门穴对心脏疾病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激光照射郄门穴后,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报道以郄门为主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患.观察到郄门对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所引起的过早搏动有较显著的疗效.单刺郄门穴治疗多种病变导致的慢性冠脉供血不足,以心电图ST段和T波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证实了针刺该穴确有一定即刻效果,其中以冠心病不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效果较好.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第4期报道对既往有肺脏部分切除或纵隔肿瘤摘除的5例患者,在某种应激作用于心身时出现心率加快、短促脉或心律不齐,施行针刺郄门、鸠尾穴取得一定疗效.先确定腘动脉的脉象,用毫针针刺双侧郄门穴,旋捻3秒钟后在鸠尾穴贴压圆皮针.结果:短绌脉及心律不齐改善,心率减少7~12次/分,心电图RR间期延长.毫针刺激郄门穴通过星状神经节缓解了心脏交感神经的紧张,抑制了变时性动作;圆皮针对鸠尾的持续微弱刺激增强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故引起上述结果.
《现代康复》2000年第8期报道: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拔罐治疗.方法:用负压抽气罐,取双侧足厥阴俞、心俞、督俞、神堂、谚禧穴;取双侧手郄门穴、至阳、灵台、神道穴.上述各穴留罐治疗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共治疗5次.心电图和运动负荷试验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治疗开始前和第4~5次治疗结束各作1次心电图,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为ST-T变化改善≥0.03mV,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用修订的 Bruce方案比较治疗前病人出现终止试验指标时所处的心功能分级情况.静息心电图有效改善者36例,有效率为53.7%.心电运动试验结果, Bruce分级较治疗前提高2级者1例,提高1级者7例,无变化者19例,分级下降1级者2例,心电运动试验有改善者占27.6%,其中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均有改善者6例,心电图有改善而运动试验无改善者10例,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均无改善者11例.本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及每次治疗后,自诉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和无心绞痛发作者63例,即主观指标有效率94%.实验证明郄门等俞穴刺激可使缺血性心的心电图明显改善,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使心肌对氧的供求失衡得到调整.
2.神经系统方面《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第4期报道:针刺后即刻脊髓运动神经功能的变化.刺激郄门和非经穴的比较.对象为健康人5名的两上肢共10肢.受试者取坐位,从拇短展肌记录正中神经F波.F波刺激条件为最大刺激强度、持续时间0.2毫秒、频率0.5Hz、刺激30次.记录每次针刺后即刻的F波.针刺部位为郄门穴和作为非经穴部的郄门穴与间使穴的中点.用50mm、20号不锈钢针,刺激深度5mm.分析F波波形的出现频率、振幅F/M值、上升的潜伏时,根据其与针刺前的相对值求出针刺后即刻的变化.作为对照,连续测定2次不施针刺的F波,也以相对值求之.从经穴和非经穴部针刺后即刻F波的变动及对照组的结果探讨针刺穴对脊髓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经穴和非经穴部针刺后即刻F波出现频率及上升的潜伏时无变化.郄门穴刺激后即刻振幅F/M值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有显著性(P<0.05).非经穴部针刺后即刻振幅F/M值虽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倾向,但变化不显著.总之,实验结果表明,刺激经穴后即刻脊髓运动神经功能的兴奋性增高.这不仅仅是针刺引起的变化,经穴这一部位的特异性也有一定作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第4期报道:电刺激猫心下神经对心包经及肺经穴位肌电影响的比较研究.电刺激左侧心下神经(ICN)对心包经"郄门"、"曲泽"及"天泉"穴区肌电的影响针灸针刺入肌肉后,稳定10分钟,记录肌电发放的脉冲数,并以此作为对照值,然后刺激C10秒,再记录肌电发放的脉冲数,左心下神经刺激后,心包经上的"郄门"、"曲泽"及"天泉"穴区的肌电发放明显增多,与刺激前(对照值)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尤以"郄门"穴为甚,刺激后的肌电反应数约为刺激前的8倍这提示,心下神经与心包经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相关联系.
3.其他方面《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年第1期报道:低频电针疗法刺激郄门穴对精神性出汗的影响.采用低频电针疗法对受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控制的手掌及足底部精神性出汗的影响进行观察.受试者为15例健康成人,精神性出汗的测定使用检汗仪AMU-3,手掌和足底部各安装1cm2的密闭容器分别测定出汗.
先对双手掌及足底进行电刺激诱发精神性出汗,再用20号不锈钢针针刺单侧郄门、合谷穴,用 MODEL--MK6000通电装置通电20分钟,频率为1小时,对通电前、留针期间的出汗也进行了测定.结果:留针期间与针刺前比较,双侧手掌及足底出汗稍有抑制;通电期间出汗明显抑制;通电期间和通电结束后痛阈提高.提示:应用低频电针刺激郄门、合谷穴可以提高痛阈从而抑制精神性出汗.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