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 。
【辨证治疗】
1.帅热上壅
临床表现:衄血色鲜红,点滴而出量不甚多,鼻干疼痛,口干咽燥,身热汗出,咳嗽痰多 。舌红、苔薄白,脉数 。
立法: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
主方:桑菊饮(《温病条辨》),加丹皮、白茅根 。
加减:热甚者,加黄芩、栀子;痰黄量多者,加瓜蒌仁、贝母 。
2.胃热熏蒸
临床表现:出血量多,血色鲜红,鼻燥口干、口臭,龈肿齿,渴欲冷饮,消谷善饥,便秘溲赤 。舌红、菩黄,脉数 。
立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
主方: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白茅根、侧柏叶、旱莲草 。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瓜萎仁;口渴重者,加花粉、芦根.
3.肝火上逆
临床表现:出血量多,来势迅猛、血色深红,不时举发,口苦咽干,头晕耳鸣,面红目赤,胸胁苦满,烦躁失眠 。舌红、苔黄,脉弦数 。
立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主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旱莲草、白芽根、藕节,加减:热甚者,加犀角、生石膏;肝阴不足,眼干盗汗着,加知母、白芍 。
4.脾不统血
【鼻衄/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临床表现:鼻血涔涔而出,时发时止,血色淡红,面色就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大便稀溏 。舌淡胖.脉弱 。
立法:键脾益气,补血摄血 。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
加减:出血甚者,加侧柏叶、地榆炭、阿胶 。
5.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血色淡量少,衄而止,止而复作,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失眠健忘,腰膝痿软,潮热盗汗 。舌红瘦、少津,脉细数 。
立法:滋养肝肾,育阴止衄 。
主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旱莲草、怀牛膝 。
加减:出血甚者·加胶艾汤(《金匮要略》).
【其它疗法】
1.针刺迎香、合谷,上星 。
2.大黄炭末用温开水调匀,塞患侧鼻孔 。
3.药棉蘸白矾末塞入鼻孔 。
4.在鼻腔内点香墨收缩血管以止血 。
【文献参考】
1.衄血之由内热者,多在阳明经,治当以清降为主 。微热者,宜生地、芍药、天冬、麦冬、玄参、丹参或局方犀角地黄汤、生地黄饮子、麦门冬散之类主之.热甚者宜芩连栀柏或茜根散、抽薪饮,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卷三十)2.邓帮兴报道.衄血点眼法治疗鼻衄40例 。取患着本人的衄血1~2滴+点入出血鼻孔同侧或异侧眼内,止血后鼻腔内不做任何填塞,常规给予止血药物口服 。疗效标准:有效+点眼后1~2分钟内出血即止者32例.无效2分钟后仍出血者B例 。其中4例为高血压,9例为不明原因的后鼻孔出血 。(《中西医结合杂志》(1):45,1989)3.张鹏军报道,消痔灵鼻粘膜下注射怡疗鼻衄129例 。方法:用1%地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3~5分钟 。取出棉片,用消痔灵和2%普鲁卡因各等份的混合液0.1~0.3毫升作粘膜下注射,皮丘的大小最好超过病变范围1毫米 。针头拔出后,用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于针眼处1小时 。术后用石蜡油滴鼻,每日数次 。连续5天 。结果:经1次注射痊愈者93例,两次注射痊愈者36例,治愈率100% 。全部病例未见不良反应 。((陕西中医》(4):16,1989) 。
【调护、禁忌】
1.鼻出血时可在头,颈、胸部施行冷敷,帮助止血 。
2.出血时,患者应端正体位,不低头或仰头,低头使头部充血·加大出血量,仰头使血倒流入胃,引起呕吐 。
3.鼻出血时,不要用力擤鼻,不应用粗糙有楞角的物品填塞鼻腔.4.实证鼻衄患者,宜多服清热凉血之品,忌食辛辣食物,虚证鼻衄患者,多用滋阴养血之物,忌食生冷食物 。
【西医诊断参考】
鼻出血:
(1)由鼻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鼻部疾病如:外伤、异物、肿瘤、鼻炎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心血管疾患等 。
(2)一侧或两侧鼻腔出血,量或多或少,量多时常口鼻同时出血,出血多时伴休克症状及贫血 。
(3)检查出血部位,一般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丛或鼻咽部血管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