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疔/鼻疖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鼻疔是指发生于鼻部的疔疮疖肿,其特征为形小、根紧,状如钉盖,顶部有脓点 。本病应与鼻疳相鉴别,相当于西医的鼻疖 。
【辨证治疗】
1.邪毒侵袭
临床表现:鼻疗初起·鼻尖或鼻前庭局部红肿,有隆起如果粒样,根脚坚硬,胀痛,灼热,并可见发热恶寒,头痛咽干等症 。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
立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黄芩、桑白皮 。
加减:疼痛剧烈者.加丹皮、元胡;发热恶寒者,加荆芥、防风 。
2.热毒壅盛
临床表现:鼻部剧烈疼痛,或跳痛,红肿显著,疗顶见黄白色脓点,发热头痛,口干舌燥,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腻,脉数 。
立法:泄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主方: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元胡粉;口渴咽干者,加生石膏、天花粉;脓成未溃者,加皂角刺、穿山甲 。
【鼻疔/鼻疖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3.邪毒内陷
临床表现:鼻疔早期失治,或妄行挤压,致疗毒走散,内陷营血,见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壮热烦躁,口渴便秘,甚则神昏谵语,项背强直 。舌红,苔黄厚燥,脉洪数 。
立法:泄火解毒,清营凉血 。
主方: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 。加减:若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颈项强直,加石决明、羚羊角、钩藤 。
【其它疗法】
1.外敷法: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或野菊花.芙蓉花叶、地胆头、鱼腥草捣烂外敷 。
2.切开法:对脓成未溃者,消毒后用尖刀轻轻挑破,切开时不可切及周围浸润部分:纫挤压 。
【文献参考】
1.鼻疗生鼻内,痛引脑门,鼻窍胀塞,甚则唇腮俱肿,宜蟾酥丸汗之,鼻孔内用蟾酥条研末吹之 。如鼻外发肿,用离宫锭子涂之.(《外科大成》卷三)2.张运舒报道,取50毫升芝麻油,加冰片1克,将100条苍耳子虫浸入油内窒息 。7天后,取虫0.5~1条+放在疖肿红肿隆起处,也可将虫研成糊状,敷于疖肿表面,空隙用沾有苍耳子虫浸油的棉球填塞,每日换药1次 。共治疗外耳道疖59例,鼻前庭疖26例,平均3次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47,1986) 。
【调护、禁忌】
1.禁忌挤压、触碰及早期切开排脓,以免邪毒扩散 。
2.忌食辛辣炙博、肥甘厚膩之物,多吃蔬菜,多饮水 。
3.保持鼻腔清洁,戒除挖鼻,拨鼻毛的不良习惯 。
【西医诊斷参考】
鼻疖:
(1)鼻尖部或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其顶部有粮点.肿胀可侵及面部周围组织,有触痛 。
(2)晚期有脓点突出,破裂后流出脓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