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天下二分计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高明?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天下二分计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高明?】题目中这三个战略规划的大致内容其实都差不多 , 都是先拿下长江以南再图曹魏 , 这三人的战略眼光其实也不分上下 , 笔者下面结合这三者提出的时机为大家逐一剖析 。
诸葛亮在27岁的时候被刘备请出山 , 在出山之前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先夺取荆州 , 然后再夺取益州的计划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 刘备后来也是一直按照着诸葛亮的规划路线去走 , 但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 , 诸葛亮又坚持联吴 , 这个计划其实已经被诸葛亮根据后来的实际情况更新了 。
文章插图
诸葛亮也是这三个人中唯一一个有机会把计划付诸实施的 , 不过诸葛亮的隆中对实行起来也是最难的 。不说别的就连荆州都没完整的占领过 , 而诸葛亮在帮助刘备攻占益州之后 , 突然失去了荆州这个北伐的出口 , 无奈只能从汉中一次次的北伐 , 最终也没能成就大业 。如果把诸葛亮摆在东吴的位置上 , 那么诸葛亮的宏图伟志没准还真能实现 , 无奈刘备的起点太低了 。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最高明 , 起码完成率最高 , 要不是实力不允许 , 没准真能成功 。
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同时期的还有鲁肃的榻上策 , 鲁肃在给孙权的建议中提到 , 曹操很难消灭 , 现在东吴应该讨伐刘表占领长江流域 。这也被一些人成为东吴版的“隆中对” , 最后由于刘表去世后荆州分裂 , 没能完整实施 。但这也能看出鲁肃并不是《三国演义》描写的老好人形象 , 他的才能完全可以和周瑜、诸葛亮媲美 。
文章插图
这两位还有后面的周瑜提出这种战略路线的根本其实就是“先捡软柿子捏 , 然后积蓄力量打曹操” 。从这个角度谈不上谁更高明 , 都是一个思路 , 对天下局势都有着正确的判断 , 就看谁的更容易执行了 。
周瑜的计划是先攻占南郡 , 然后攻占蜀汉 , 最后攻占襄阳 , 联合马超夹击曹操 。这个计划看起来比较复杂 , 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并不困难 。当时刘备已经成为了东吴的附庸 , 如果不是后来周瑜去世 , 鲁肃扶持刘备集团 , 那么东吴还真有二分天下的机会 。周瑜首先用刘备集团的张飞、赵云打下来了南郡 , 然后自己做了南郡太守 。随后周瑜又集合了军队准备攻击巴蜀 , 当时刘备非常的害怕 , 给孙权写信说:周瑜这个人志向很大 , 不会久居人下 。
文章插图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一大变数 , 如果周瑜没有英年早逝 , 抢先一步占领巴蜀 。就算后来把荆州借给刘备 , 最后也不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 , 完全可以让刘备在荆州帮东吴挡着曹操 。然后再继续周瑜的战略路线 , 联合周边诸侯(从时间上看 , 马超应该被打败了) , 再组织盟军想打败董卓、袁术那样打败曹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 而且这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之一 。
综上所述 , 三种计策各有千秋 , 从实战角度鲁肃的榻上策更为简单 , 而且差一点完全实现;从完成角度诸葛亮的隆中对完全走到了最后一步 , 打下了西蜀;而周瑜的二分天下则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 。
其他网友观点我认为:这三个策略 , 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
鲁肃的榻上策:拉大了孙权与曹操的实力差距时间:200年
背景:孙权新立 , 对下步发展方向做探讨 。
形势:官渡之战尚在僵持中 , 北方未安定 。孙策新去 , 江东不稳 。
对话详析:
1、孙权试图延续孙策去世前“北向”的方略 。
孙权和鲁肃说:天下分崩 , 我想做齐桓公、晋文公 。
文章插图
2、先平定南方 。
鲁肃认为 , 汉室已经不可能复兴 , 想做齐桓公、晋文公是不可能的了 。
应该趁着北方不安 , 先安定江东 , 击破刘表 , 全据长江 , 然后再图进取 。
结果:孙权实施了鲁肃的方略 , 但效果甚微 。
孙权事实上采纳了鲁肃的建议 , 从203年开始征讨黄祖 , 积极争取兼并荆州 , 但直到赤壁之战前 , 连江夏都没有完全攻取 , 效果甚微 。
个人认为:
1、鲁肃的建议 , 实际上与张纮在194年时的建议如出一辙:先南后北 。但时过境迁 , 这个策略是否正确待商榷 。
文章插图
张纮提出时 , 北方还处于群雄割据的情况 , 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陶谦 , 打成一锅粥 , 这些军阀都有相当的根基和实力 , 看起来 , 一时间确实分不出胜负 。
而一旦全据长江 , 北方又未统一 , 孙策确实可能成为最大的诸侯 , 一举北上 , 机会不小 。
可是 , 到了鲁肃时 , 北方已经进入袁曹决战的时刻 , 正因为形势有变 , 孙策在最后时刻才曾考虑过修改方略 , 先向北方发展 。
2、采取这一方略后 , 孙权与曹操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文章插图
官渡之战后 , 曹操用了8年统一北方 。这8年 , 孙权集团却连江夏都没有拿下 。刘表虽然实力不如曹操 , 但雄踞上游 , 并不容易对付;相反 , 在吞并河北前 , 曹操集中力量与袁家作战 , 徐州等地十分空虚 。
此时 , 继续推行张纮时期先南后北的策略是否正确 , 值得商榷 。
即或孙权吞并了刘表 , 曹操平定了河北 , 南北对峙 , 孙权又拿什么建立帝王一统之业呢?
因此 , 尽管许多朋友都赞许鲁肃的建议 , 但我认为这个主张并不高明 。
同时 , 鲁肃只是笼统地提出西进 , 却连西进的方略都没有涉及 。
文章插图
孙权后来说:鲁肃内不能办 , 外为大言耳 。这可不只是说“借荆州”一事!207年 , 来投奔东吴的甘宁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 , 但甘宁的意见就细很多 , 他认为 , 应该先打黄祖(黄祖昏聩) , 打完黄祖 , 尽快入川 。这个建议我认为都比鲁肃的更务实 , 更细 。
诸葛亮的隆中对:蜀汉不能一统 , “始误于隆中” , 但没有隆中对 , 连蜀汉都没有!隆中对的内容 , 我就不赘述了 。
在此之前 , 刘备奔波半生 , 却无立锥之地 。此时 , 正在新野弹丸之地“作客” 。
文章插图
采纳这一方略后 , 刘备短短几年 , 就发展成鼎足之势 。显然 , 隆中对是三个建议中 , 取得成绩最大的一个 。在这份策略中 , 诸葛亮详细分析了天下形势 , 不但指出应取荆州、益州 , 而且 , 指出了攻取的方略:荆州 , “其主不能守”、益州 , “智能之士思得明主” 。
显然 , 诸葛亮指出了攻略荆州、益州的方略:拉拢士族 , 趁机而动 。政治战为主 , 辅助军事进攻 。
文章插图
至于后面关羽失荆州 , 隆中对破产 , 说明他的策略有漏洞 。毛主席认为 , 蜀汉最终不能成功 , 始误于隆中 。荆州、益州相隔千里 , 协调不易 , 把刘备本就不占优势的兵力分散了 , 违反了“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 。
毛主席的看法确实高明:后来关羽北伐襄樊 , 东吴袭取荆州时 。益州方面根本来不及反应 , 就是明证!
但是 , 总的来说 , 隆中对是三国时期成绩最大的一个策略 , 也是当时刘备唯一可能崛起的方向 。即使有不足之处 , 也堪称当时最成功的战略 。
文章插图
虽然《隆中对》存在一些不足 , 但历代史学家仍然把《隆中对》作为史诗级的战略规划 。这种看法 , 早在魏晋时期就存在 , 与《三国演义》的神话关系并不大 。
周瑜的“二分之策”:信息太少 , 难以见全貌 。赤壁之战后 , 周瑜提出过一个“二分之策” 。
他认为 , 曹操大败之后 , 一时半会不能南下 , 应该抓紧时间攻取益州 , 联结马超 , 与曹操争雄 。
由于周瑜很快去世 , 因此 , 这个方略没有来得及实施 。
从目前得到的史料看 , 有几点可能被人忽视:
1、三峡峡口的守将前来议降 。
刘璋的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主” , 由来已久 。因此 , 此时峡口的守将前来和周瑜议降 。
显然 , 周瑜如果攻略益州 , 是有内应的 。但是 , 这个内应有多少人 , 有哪些人 , 不得而知了 。
文章插图
假如刘备没有入川 , 那么 , 张松、法正这些人是否曾暗通过刘备 , 我们也会不得而知!但是 , 有理由认为:周瑜如果攻略益州 , 也会和刘备一样 , 采取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的方略 。
2、如何搞定刘备 , 是一个问题 。
周瑜进取益州 , 最大的难题是刘备 。
孙权后来数次想攻略西川 , 都被刘备阻挠 , 无法成行 。因为:大家都把益州看成了自己的肉 。
周瑜曾经建议软禁刘备 , 自己统辖刘备部属 , 被孙权拒绝了 。
因此 , 许多朋友认为:刘备的反对 , 将使孙权取益州难以进行 。
让我们看看公元210年前后发生的事情顺序:孙权要进取益州 , 遭到刘备反对;孙权批准周瑜进攻益州的方略;孙权将江陵等地让给刘备;周瑜去世 。
我认为:当孙权批准周瑜西征时 , 已经拿出了争取刘备的办法 。
文章插图
除非刘备想提前和孙权翻脸(显然不可能) , 当江陵在孙权手中时 , 孙权进取益州 , 刘备阻止不了!3、曹操是否被低估了?
这份建议的前提:曹操新败 , 暂时无力有大作为 。
可是 , 看起来 , 要想联结马超是不可能的了 。211年 , 曹操就开始攻略西凉 , 212年正月 , 马超兵败 。
显然 , 周瑜提出的联结马超 , 恐怕是来不及实现的 。
看来 , 无论是谁制定战略 , 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竞争对手的发展 , 具体实施起来 , 充满变数 , 考验着战略家的应变能力 。
总的来说 , 隆中对作为古代历史上最经典的战略 , 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鲁肃的榻上策 , 我觉得并没有易中天老师说的那么高明 。周瑜的“二分之策” , 因为完全没有发生 , 许多细节我们不得而知 , 不易评价 。
文章插图
所有的战略 , 都建立在对形势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上 。其实 , 细究起来 , 历史上所有的战略都有失算之处 , 即便是那些最终成功的战略 , 其最终成功的路径也与最初设想常常有所偏差 。我们学习他们分析问题、判断形势的方法就好 , 至于他们最终是否实现了最初的设想 , 变数太多 , 不必苛责 。
其他网友观点从操作上看 , 周瑜的天下二分论根本无法实现 , 如果不是周瑜突然去世 , 二分论很危险 , 最终有利于曹操 。从时间上看 , 最早的是鲁肃于公元200年提出的榻上策 。完全实现了的也是榻上策 , 但是榻上策经过了改进 , 从二分到三分 。
我认为最高明的还是要算诸葛亮的《隆中对》 。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一、谋划难度最大 。刘备当时还不是独立的势力 , 而曹操孙权已形成了强大而成熟的政权 , 甚至刘表刘璋都远强于刘备 。实施起来很难 。
二、不但前无古人 , 而且后无来者 。鲁肃的谋略 , 后来甘宁也说过 , 东晋南朝也基本沿用 , 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类似的例子 。
三、立于高远 。诸葛亮给刘备设定了最低目标三足鼎立 , 最高目标统一全国 , 兴复汉室 。目标比榻上策更高远 , 榻上策设定的目标是割据长江以南 。
而且 , 《隆中对》设定的三分天下实现的时间反而比早多年的榻上策更早实现 。
所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更高明 。
推荐阅读
- 关于月亮的资料简短 关于月亮的资料分享
- 漂亮的餐具也是毒品 “杀人”不留痕
- 相貌漂亮的人更健康长寿
- 一觉睡到天亮的技巧 摆脱失眠困扰五步走
- 怎么把眼睛画的又大又亮 眼睛画的又大又亮的步骤
-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其实关羽早看明白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 漂亮的女生怎么追?不敢追才是失败的原因
- 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故事讲解
- 王者荣耀诸葛亮如何防大招被挡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