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主要区别

如果我们将一粒红葡萄从中切开 , 就会发现只有葡萄皮是红色的 , 而葡萄果肉是白色的 。这说明葡萄的红色素只存在于葡萄皮中 。所以如果要生产白葡萄酒 , 就应将葡萄汁迅速压出 , 防止葡萄皮中色素溶解在葡萄汁中;而要想生产红葡萄酒 , 则应使葡萄皮中红色素溶解在葡萄汁中 , 即必须将葡萄汁和葡萄皮混合在一起 , 是葡萄汁对葡萄皮进行浸渍作用 。
因此 , 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生产工艺的主要区别在于 , 白葡萄酒是用澄清葡萄汁发酵的 , 而红葡萄酒则是用皮渣(包括果皮、种子和果梗)与葡萄汁混合发酵的 。所以 , 在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 , 酒精发酵作用和固体物质的浸渍作用同时存在 , 前者将糖转化为酒精 , 后者将固体物质中的丹宁、色素等酚类物质溶解在葡萄酒中 。因此 , 红葡萄酒的颜色、气味、口感等与酚类物质密切相关 。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主要区别】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经过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精饮料 , 在发酵过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对葡萄固体部分的浸渍现象 。此外 , 干白葡萄酒的质量 , 主要由源于葡萄品种的一类香气和源于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所以 , 在葡萄品种一定的条件下 , 葡萄汁取汁速度及其质量、影响二类香气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现象即成为影响干白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工艺条件 。
归纳起来 ,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主要区别为:
1、根据葡萄的颜色不同 , 可将葡萄品种分为白色品种(白皮白肉)、红色品种(红皮白肉)和染色品种(红皮红肉)三大类;用白色品种只能酿造白葡萄酒 , 染色品种只能酿造红葡萄酒 , 而用红色品种可酿造从白色到深红色的颜色各异的各种葡萄酒 。
2、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发酵而成 , 红葡萄酒是用葡萄汁(液体部分)与葡萄皮渣(固体部分)混合发酵而成 , 其颜色的深浅决定于液体部分对固体部分浸渍的强度:浸渍越强 , 颜色越深 。
3、固体部分带给葡萄酒的不仅是色素 , 同时带给葡萄酒的还有与色素一样同为酚类物质的丹宁 , 葡萄酒的颜色越深 , 其由色素和丹宁构成的酚类物质的含量也越高 。
所以 , 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之间的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的差异 。
红葡萄酒的颜色决定于不同形态花色素苷(即红色素)的比例 , 即游离花色素苷与花色素苷-丹宁复合物的比例 。游离花色素苷使红葡萄酒的颜色成为橙黄色或紫色 。
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 , 红葡萄酒的颜色可以用分光光度计在520μ的光谱下测定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 各种酚类物质对红葡萄酒的颜色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游离花色素苷(AL)对葡萄酒颜色的作用较小 , 而且随着酒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丹宁—花色素苷(T-A)复合物是决定红葡萄酒颜色的主体部分(50%左右) , 而且其作用不随酒龄的变化而变化;
聚合丹宁在葡萄酒的成熟过程中 , 随着游离花色素苷的作用下降 , 聚合丹宁对葡萄酒颜色的作用则不断增加 。
总之 , 新红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决定于T-A复合物和游离花色素苷;而成年葡萄酒的颜色则决定于T-A复合物和聚合丹宁 。
所以 , 如果需要获得颜色较深的新酒 , 而且需要颜色在陈酿过程中缓慢地变化 , 则需保证:
①在酿造过程中浸出足够的丹宁和花色素苷;
②在贮藏过程中提供有利于这两类酚类物质结合的条件 。
如果葡萄酒没有足够量的T-A复合物 , 则其颜色将由于花色素苷的分解很快变成瓦红色 。
研究酚类物质对葡萄酒感官特性的影响的分析指标是“明胶指数” 。该指数表示丹宁分子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 , 因而可反映葡萄酒的涩感(收敛性)强度(李华 , 1992) 。
利用从葡萄种子中提取的丹宁和合成丹宁的纯溶液与明胶反应 , 得到的结果表明 , 聚合丹宁的反应强度比小分子丹宁大;但如果分子量变得过大 , 则其反应强度逐渐下降 。这可以部分地解释新葡萄酒的聚合丹宁基本上与其明胶指数正相关 , 但成年葡萄酒虽然其聚合丹宁含量很高 , 其明胶指数却往往很低 。成年葡萄酒中的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如下原因:
①聚合丹宁的分子变得过大;
②丹宁与其它成分结合;
③在聚合反应中丹宁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
此外 , 丹宁—多糖苷复合物则是构成红葡萄酒“圆润”、“肥硕”等质量特征的要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