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20世纪美国天才:中国人无精打采像机器,64岁被浙江数学天才拒绝

爱因斯坦,美籍德裔犹太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的相对论太过高深,以至于无法用实验来应证,因而与诺贝尔奖无缘,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更证明了他和相对论的伟大。
可是,爱因斯坦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好,他曾经访问过中国,并在自己的日记里留下了颇为负面的记录:
中国人吃东西时不坐在椅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去树林解手时一样安静地蹲着。就连小朋友都无精打采,看起来呆板、愚钝……
一个牧群般的奇特民族……与其说是人类,他们更像是机器人……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仅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难以言喻的沮丧。
天才 20世纪美国天才:中国人无精打采像机器,64岁被浙江数学天才拒绝
文章插图

爱因斯坦访华的时间是1922年,距离清朝退位已有十年,但中国人期望中的那个文明、自强的国家并没有到来,代表中央的北洋政府派系林立,互相争权夺利;孙中山在广东一心筹划着用武力统一国家。
今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民国大师,基本上都集中在文史哲方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需要科学家和理工科人才少得可怜。为建国后“两弹一星”做过杰出贡献的那些科学家,此时还在读书深造,或干脆还没有出生。
那是一个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年代,大学教授的工资可以高达几百大洋,而普通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七、八块大洋,知识分子的地位比古代的进士、状元还要优越。
虽然国家政权被军阀们把持,但整个社会的气氛相对比较宽松,知识分子抨击一下弊政、点评一下时事、翻译一些外国作品,往往便能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
欧美的各种学术和思想正是在这个时期被纷纷引进到中国的,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后,大部分被淘汰和唾弃,只有极少数得到发扬广大,甚至将改变整个中国的面貌。
天才 20世纪美国天才:中国人无精打采像机器,64岁被浙江数学天才拒绝
文章插图

同知识分子们的盛宴相比,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方式与数千年来没有差别,种田纳粮服兵役。国家、民族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一个好年景就能让他们感到满足,当时的一切跟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很深的联系。
爱因斯坦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刚刚渡过沉沦的谷底,尚未找到奋进方向的民族,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努力的方向,更不知道努力的意义。麻木、自私,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最大特征。
可即使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依然无法完全掩盖中国人的聪明,爱因斯坦从数亿中国人当中发现了一位数学天才陈省身,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却遭到了拒绝,那是在爱因斯坦访华21年后的1943年。
陈省身1911年出生于浙江嘉兴,从小喜欢数学,也许这就是天赋,不需要别人强迫和灌输,自己会去钻研,找各种各样的数学书来看,他的数学水平很快超越了他的年龄。1922年,陈省身随家人迁到天津,爱因斯坦当年访华时,他还是个中学生,自然不可能任何交集。
天才 20世纪美国天才:中国人无精打采像机器,64岁被浙江数学天才拒绝
文章插图

陈省身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不但数学好,语文也很惊人,别人写一篇作文的工夫,他已经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好几篇,多出来全部送给别人。有趣的是,送人的作文得分,比他自己那篇还要高。
在中学里,陈省身连跳两级,15岁便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从此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1931年,他又从南开大学毕业转入清华大学攻读数学研究生,成为中国最早的数学硕士人才。直到这时,中国才刚刚培养出自己的数学硕士,与西方世界的距离有上百年之多。
幸好20世纪的科学发展速度已经远不如前两个世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国人也很容易与西方同行们并驾齐驱,陈省身年纪轻轻便达到了数学界的顶尖水平。
在清华大学期间,陈省身不但获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奖学金,还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微分几何。除了自己的研究外,陈省身在清华大学任教,最有名的学生当属杨振宁。
天才 20世纪美国天才:中国人无精打采像机器,64岁被浙江数学天才拒绝
文章插图

1936年至1937年,陈省身先后到德国和法国留学,并得到法国几何学大师嘉当的教侮。嘉当对陈省身以后治学和研究的影响很大,被陈省身终身铭记,他后来经常对人说:“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
回国后,陈省身担任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抗战期间随学校迁往西南。1943年,数学家奥斯瓦尔德·维布伦邀请他,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员,陈省身在这里取得一生中的最高学术成就,同时也结识了爱因斯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