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 身边的榜样

作者 | 姚彦静
身边的榜样
线索 身边的榜样
文章插图
阙立群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先后荣获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
说起阙立群,普陀区检察院干警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一副笑容可掬、侃侃而谈的样子。今年47岁的他,即使和年轻人聊起天来也有许多话题,偶尔还能蹦出几句网络流行语。若是谈起检察业务工作,更能够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地讲个透彻明白。
能言善道的背后,是丰富的阅历和累积的办案经验。1994年进院至今,阙立群经历过公诉科、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检察技术科、控告申诉检察科、到现在的第五检察部。从检二十七年,锻炼出了一个见多识广、拥有“十八般武艺”的“老法师”。
经验:“老法师”的办案秘籍
“每一个信访者的内心都有一个打不开的结,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让他们真正释然。”
线索 身边的榜样
文章插图
2015年,根据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做了7年检察技术科科长的阙立群重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刑检办案岗位,办理了各种疑难、复杂及新型犯罪案件。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的文玩诈骗案时,面对嫌疑人张某某拒不认罪的情况,阙立群一头扎进等身的案卷材料,通过对300多名被害人、30名同案犯的言词证据、上万条资金走向等证据材料的梳理,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准确判断出张某某掩饰的主犯身份,再通过整整一周的斗智斗勇,运用提讯谋略打开张某某的心理防线,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阙立群的柜子里一直放着一本特别的证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了掌握案件当事人的心理,他很早便学习了心理学。这个“专长”一直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让他不论办理刑事案件还是控告申诉案件,总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线索 身边的榜样
文章插图
2017年冬天,担任控申科科长的阙立群办理了一起申诉案件,犯罪嫌疑人江某时隔5年来“喊冤”认为判决有问题。在多次审查案件笔录、调阅伤势鉴定、询问相关证人后,阙立群确定原判决并无错误,并召开公开听证会。
“每一个信访者的内心都有一个打不开的结,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让他们真正释然。”听证会后,阙立群又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犯罪嫌疑人时隔5年现在才来申诉?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江某的女儿考进大学后,发现父亲具有犯罪前科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今后就业,对父亲诸多埋怨,江某因此十分懊恼,便想通过申诉来为自己除去这个污点。为此,阙立群和干警们在寒冬腊月专程上门回访,找到江某女儿谈心,化解了父女两的矛盾,也打开了江某的心结。
面对案件当事人,阙立群擅长运用情、理、法结合进行释法说理和心理疏导,他曾说:“作为检察官,我们都是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人,而普通百姓多数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如何将法、理、情相融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释法说理是检察官办案之余要思考的问题。”
挑战:“掌舵人”的找线索策略
“和以往的办案方式大不相同,公益诉讼工作需要检察机关主动‘走出去’找线索。”
线索 身边的榜样
文章插图
线索|身边的榜样】2018年,随着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推进,阙立群调任第五检察部担任部门主任,针对三块业务不同的基础和发展进程,阙立群应势而谋、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作出了民事检察深耕细作、行政检察勇于破冰、公益诉讼开拓进取不同的发展理念,在一年半时间内就形成了三大检察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公益诉讼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全新的业务,面临着线索发线难、调查取证难、回复整改率不高、社会知晓率不高等系列瓶颈和困境。对于阙立群来说,更是全新的挑战。
公益诉讼线索涉及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如何获取线索,是阙立群的第一道难题,他认为:“和以往的办案方式大不相同,公益诉讼工作需要检察机关主动‘走出去’找线索。”
为此,阙立群创设扫街式的线下排查——他和科室干警一次次走进社区、企业、机关、学校进行座谈交流,在烈日炎炎下走到大街上“巡逻”挖掘线索。初步打开了线索发现渠道,办理了烧烤摊油烟扰民、非法占道洗车污染环境、宠物医院医疗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等多起案件,都是“扫街”得来的“战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