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 陈根:物质第五态新突破——让分子稳定进入的物质第五态

文/陈根
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体是为人所熟悉的物质的四种状态,而在这四种状态之外,则还存在物质第五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印度数学家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就预言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的存在。
陈根 陈根:物质第五态新突破——让分子稳定进入的物质第五态
文章插图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是玻色子原子冷却到略高于绝对零度时形成的。这会导致它们下沉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移动非常缓慢,并且靠近到可以重叠,从而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原子云。这时的物质状态不再表现为单个原子和粒子,而是一个处于量子态的实体,表现出统一的状态。
当然,物理的实验要追赶上理论,往往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预测诞生70多年后,这种状态真正地在实验室中被制造出来,并且,至今为止,物理学家们仍在尝试制备物质的第五状态。
近日,来自芝加哥大学和山西大学的国际研究团队将6万个11纳开尔文的铯原子固定在他们制造的二维平坦势阱中,产生了铯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磁场的作用下,这些原子形成了分子,首次形成较为稳定的铯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为了实现极冷的实验环境,研究团队分三个阶段来冷却铯原子。
第一阶段是激光冷却,铯原子被放到磁光阱中,铯原子受到来自三对方向垂直的特定频率的激光照射,当其运动方向与激光方向相对时,铯原子会吸收光子,同时获得原先光子的动量,但由于两者运动方向相反,铯原子的动量会降低,也就是让其降温。在这个过程中,铯原子能被冷却到几微开尔文量级。
第二阶段需要拉曼边带冷却,即将铯原子束缚到光晶格中,每个格点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简谐子势阱。在简谐子势阱中,原子一般不处于振动能级基态。而由于外加磁场对原子造成的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原子能级分裂成多个能级。
调整磁场让分裂能级间隔和原子振动能级间隔相同,再通过拉曼双光子过程,改变原子的磁量子数和振动能级,让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这样就能让原子冷却到几百纳开尔文左右。
陈根|陈根:物质第五态新突破——让分子稳定进入的物质第五态】第三阶段需要用到蒸发冷却。将原子固定到势阱中,不断降低势阱的深度,让动能较高的原子自发逃出势阱。就像蒸发一样,逃走的原子带走了部分热量,剩下的原子经过弹性碰撞达到平衡后,相较于之前的状态,整体温度进一步降低。最终,通过三个冷却步骤,研究人员得到了6万个11纳开尔文的铯原子组成的凝聚体。
将6万个铯原子冷却到11纳开尔文,并固定到二维平坦势阱中后,铯原子就已经进入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控制磁场变化,让铯原子变为了铯分子,首次形成较为稳定的铯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这对于量子力学的研究无疑是种新突破,实际上,量子科学触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是包括手机和计算机在内的许多现代技术中多种组件的构成基础,涉及了硅的电子波动特性。更多的突破也将为人类探索未知做出更多铺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