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 中日等7国抛售3245亿美债!美国滥发美元转嫁危机,中国如何应对( 二 )


【美国国债|中日等7国抛售3245亿美债!美国滥发美元转嫁危机,中国如何应对】
数据还显示 , 2020年美联储增持了2.37万亿美元的美债 , 这就意味着 , 在美国去年新增的债务中 , 近50%是被美联储“接盘”了 。 这样一来 , 就不难解释过去1年美联储资产规模扩大3.2万亿美元的情况了 。

不过 , 美联储通过印钞购买美债 , 给美国政府源源不断地“输血”的做法 , 固然缓解了美国经济衰退、美股暴跌等问题;然而 ,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 , 美国凭空创造了大量美元 , 势必将令美元资产缩水 。

因此 , 在美国持续放水的背景下 , 抛售美债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首选 。 周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3月日本、中国和英国分别抛售了177亿美元、38亿美元和163亿美元 。 除了卢森堡小幅增持7亿美元的美债之外 , 前8大买家中的其他7国都选择抛售 。 加上中日英3国 , 这7大买家共计抛售了505亿美元(约合3245亿元人民币) 。

单看这些数据 , 似乎各国抛售的力度并没有多大 。 然而 , 从海外买家持有美债占比来看 , 则是不同的光景了 。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3月份 , 海外官方买家持有的美债总规模为7.0284万亿美元 , 占美债总规模比重不到25% , 与2009年高达42%的占比相比大幅下降 。

由此可见 , 在2008年和2020年美国接连2轮“印钞还债”行动下 , 美元信用正持续受到质疑 , 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也不断受到削弱 。 如果美国继续将美债货币化 , 那么美债的“黄金时代”必将终结 , 跌下神坛也将成为早晚的事 。

危如累卵:将美债货币化有何后果?
为什么各国不愿意看到美联储“接盘”美债呢?换句话说 , 美联储接盘美债 , 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总的来看 , 美联储将美债货币化 , 至少有以下三大负面影响 。

其一 , 美元信用受损 。

曾几何时 , 美债也是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 美债之所以这么吸引人 , 是因为其背后有美国强劲的经济实力支撑 , 让人们深信美债不可能违约的说法 。 哪怕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 美债的魅力依然不减 。

从数据上看 , 虽然2008年11月美联储就启动了首轮QE , 但是全球仍在增持美债 。 数据显示 , 2009年全球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规模为3.7万亿美元 , 而到2014年 , 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规模已经突破6万亿美元 , 2020年达到7.07万亿美元 , 10年时间增加了近一倍 。

问题是 , 同样开启了QE政策 , 为什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 外国投资者非但没有减持美债 , 反而加大持有规模;而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 , 全球抛弃美债的呼声却越来越高呢?

分析认为 , 这是因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 从美债规模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来看 , 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和吸引力明显更强 , 因此作为“避险资产”的美债仍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欢迎 。

数据显示 , 2008年美债总额仅约10万亿美元 , 同年美国虽然爆发金融危机 , 但是GDP总量仍达到14.71万亿美元 。 也就是说 , 当时美债总额仅占其GDP总量的不到70% , 远低于90%这个公认的发达国家债务占比警戒线 。

同时 , 美联储虽然进行了3轮QE , 但是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仅从2008年11月的2.106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10月的4.486万亿美元 。 换言之 , 在这6年里 , 美联储虽然也在印钞 , 但是规模控制在2万亿美元左右 , 与2020年相比可谓十分克制 。

简而言之 ,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 美债的“护城河”依然很深 , 因此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 然而 , 过去这些年来 , 美国一直滥用美元霸权 , 对俄罗斯、伊朗等国 , 动辄进行“惩罚” , 早已不少国家感到不满 。

其中 , 俄罗斯就曾饱尝美元霸权之苦 , 因此在国际社会中发起“去美元化”行动 , 希望能借此动摇美元霸权 。 在这一背景下 , 美国非但不收敛 , 在疫情暴发后还直接宣布“无限QE”这种将危机转移给其他国家的做法 , 更是激起了各国的不满 。

相比于此前6年增加2万亿美元 , 过去一年中美联储就已印钞3.2万亿美元 , 吃相未免有点难看 。 另外 , 相比于2008年仅10万亿美元的美债规模 , 如今美债规模已经飙升到28万亿美元 , 占其GDP的比重约134% , 早已高于90%的警戒线 , 这更加令人们担忧美债违约风险 。

从长期来看 , 美国凭借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大量印钞 , 往美元中“注水”的做法 , 固然可以赚取铸币税 , 但是同时也必将稀释美元的内在价值和信用 , 久而久之也将危及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