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桥》被看作是“心象小说”

谢谢邀请。上针对废名的讨论比较少,我稍微说下吧。
经典化通俗来说就是概念被学界接受。很多时候为了研究方便会针对一些特定的文学现象加以概括,被学界广泛接受就成为了经典化的概念。比如夏志清先生的“感时忧国”。
心象小说的这一概念大体是在界定废名先生作品的文体特征。我个人笼统概括就是:象由心生,意在言外。小说里面的人物和语言描写经常是基于心理印象,迷幻且不真实,叙述者如此,人物也如此。文本重在渲染氛围,不重情节,重写意不重表达。
【怎样评价《桥》被看作是“心象小说”】至于为什么用这个概念,吴晓东老师在书里面也分析的差不多了:其一,《桥》这个文本不同于传统的讲故事,其侧重点在故事的表现手法;其二,故事的表现手法又不太现代,反写实,弱叙事,重在意境的营造。心是本体,物象是衍生。
举例:
怎样评价《桥》被看作是“心象小说”

小林看到马想写句诗,观念走得太快,句子就没出来。他始终记得:一匹白马,好天气,仰天打滚,草色青青。这句话没什么特别意思,就是想到了,读起来春意盎然。得鱼而忘筌,大致如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