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 四川省内江市:老工业城市的红色基因与传承

中国城市报 四川省内江市:老工业城市的红色基因与传承


内江市小学生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 。
图片由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提供
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圣灯山上 , 松柏苍翠 , 墙灰瓦青 , 宁静清幽 ,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矗立于此 。
这里 ,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天然气工业气矿——隆昌气矿 , 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炭黑的摇篮 。 这里 , 留下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唯一视察石油企业的足迹 , 也留下了罕见的蹲姿视察记录照片 。
如今 , “隆昌气矿旧址”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工业遗产” 。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 曾是隆昌气矿炭黑工人的吴德尧老人也不时来到这里 , 重温那段与毛主席有关的红色记忆 。
隆昌气矿
见证内江工业红色历史
“当时下着毛毛雨 , 我们正在吃晚饭 , 做梦都没想到毛主席会来到我们身边 , 我们干活都更有劲了!”今年已88岁高龄的吴德尧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
毛主席为何会来到这里?这不得不从内江市悠久的天然气生产历史说起 。 在隆昌市的圣灯山 , 建国后四川盆地开钻的第一口气井隆1井、第一口二叠系专层井隆10井都诞生在这里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建设自己的石油工业 , 成为万分迫切的任务 。 据记载 , 1950年 , 四川油气田生产天然气646.1万立方米 , 其中圣灯山气田就生产了616.8万立方米 , 超过全省总产量的95% 。 那时 , 内江市丰富的天然气 , 一方面用于合成原油 , 另一方面 , 国家计划用于生产中国急缺的炭黑 。
“1950年 , 隆昌炭黑厂筹建;次年 , 中国第一套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装置就在圣灯山建成 。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馆长张世云介绍 , 当时 , 被誉为工业“黑金”的炭黑完全依靠进口 , 为了打破国外的封锁禁运 , 中央决定利用圣灯山气田的天然气秘密试制炭黑 。 “圣灯牌”炭黑的成功生产 , 打破了国外的封锁 , 实现了完全凭借自己力量生产出世界同等水平的炭黑产品 , 在新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
此时 , 隆昌炭黑厂气矿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 先后迎来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视察 。
1958年3月27日 , 春雨霏霏 , 刚刚参加完成都会议的毛泽东主席冒雨来到隆昌气矿 。 听说毛主席来了 , 原隆昌气矿工人王大芬和几名工人一口气冲上了山顶的招待所 , 趴在休息室往外看 。 更让王大芬激动的是 , 毛主席叫大家进去 , 并与他们一一握手 。 “帽子上有雨水 , 灰色的大衣 , 穿一双旧皮鞋 , 擦得很亮 。 ”毛主席给大家留下的是和蔼而纯朴的印象 。
短暂与工人交谈后 , 毛主席前往生产车间视察 。 在21号火房前 , 毛主席撩起大衣 , 蹲在工人们中间 , 从火孔聚精会神地观察……他对眼前新中国第一套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装置非常上心 , 隆昌气矿由此成为毛主席生平唯一视察过的石油单位 。 毛主席视察过的这一车间 , 被命名为“327车间” , 21号火房也被誉为“最光荣的火房” 。
巍巍圣灯山上 ,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永远铭记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内江人民和油气工业的关怀与厚望 。 1996年 , 修建纪念馆时 , 吴德尧还把当年在炭黑车间作业的一些工具贡献出来 , 作为原件展览 。
据了解 , 开馆25年以来 , 这里已成为隆昌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石油精神”再教育基地 , 共接待参观人数十万人次 。
孕育独具特色的
内江工业红色基因
在百年历史中 ,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 , 内江市的工业文明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内江工业红色基因 。
位于内江市威远县的川威集团被誉为“四川冶金工业鼻祖” , 其前身是始建于1929年的威远钢铁厂 。 据川威集团从事宣传工作的伍万华介绍 , 在抗战时期 , 这里曾研制过火药 , 制造过仿德手枪和枪械修理等 。 除此以外 , 当时为了早日打败日本侵略者 , 内江市的工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加班加点 , 努力生产 , 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食糖、酒精和军需物资 。 81岁的老工人刘祚华介绍 , 内江地区种甘蔗炼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曾经 , 糖业一度成为内江的经济支柱 , 产糖量占全川的70% , 占全国的50%以上 , 发达的制糖工业也带动了酒精等产业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