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信远攻克技术难关 助力“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题为:信远攻克技术难关 助力“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来源:宁波信远工业集团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天问一号在去年7月23日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运载升空。信远工业集团给长征五号提供了关键的密封零件,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壮举贡献一臂之力。
天问一号 人类航天壮举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 信远攻克技术难关 助力“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文章插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于2020年7月23日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今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周期为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随后对火星开展了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了火星的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了充分的准备。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
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和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信远技术 助推“长征五号”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为天问一号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问一号 信远攻克技术难关 助力“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文章插图
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中,登陆火星的难度远大于登陆月球。地火距离是地月距离的几百倍,要求运载火箭具备更强大的推力。想要把总重5吨的天问一号送到预定轨道,需要比发射嫦娥四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更大更强的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别名”胖五”。箭体长度56.97米,起飞质量859-879吨,起飞推力可达10524千牛。箭体结构分芯级和助推器两部分,由多个功能各异的部件和组件构成,包括有效载荷整流罩、有效载荷支架、仪器舱、级间段、液氧箱、液氢箱、煤油箱、箱间段、后过渡段、斜头锥、尾段和尾翼等。
在众多部件和组件中,信远工业集团提供了氢氧低温介质的密封件,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
信远集团早在2008年就开始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密封件,从长征三号火箭开始,到最新的长征八号火箭。
2008年12月,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委托信远研制火箭发动机用石墨密封圈,项目对产品的要求远远高于民用产品。在短短几个月内,信远技术团队进行了20多项性能测试,攻破多项技术难关,首次将国产密封材料应用在航天、地面、空间等领域。
在短短5年时间里,信远圆满完成了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北斗”系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和“欧洲星”等国际卫星配套任务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神舟九号、长征二号F研制配套以及以嫦娥三号为代表的探月二期火箭配套任务。
2016年11月3日,信远主持研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配套的密封件,满足首飞各项使用要求,在飞行过程中表现优异,为两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的顺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在航天领域的重要贡献,信远技术团队荣获“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神舟九号和长征二号F研制配套贡献奖”,团队负责人严秋萍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信远工业:自主研发 全球经营
信远工业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注于材料研发和应用、工艺装备开发、全球化经营的高科技企业。
信远是中国膨胀石墨的奠基人,掌握从石墨矿石到成品加工生产的全产业链,并在提纯、酸化、密封材料高温损失率控制、双极板流道杂质控制、电池屏蔽等技术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在炭纤维、工业密封件、发动机密封件、热传导技术、热能存储技术、热能波谱传播等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信远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经营,已经掌握全球领先的技术,并实现了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此外,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口腔牙科车针及精密硬质合金旋转刀具的全套工艺和设备,成为国内唯一的高品质硬质合金牙科车针制造企业。
自成立以来,信远集团始终强调自主创新,在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拥有100多项技术专利,起草制订超过3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被授予“院士工作站”和“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