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器 祝融号发回遥测信号: 我已着陆成功
天问一号着陆过程。 新华社 着陆成功
文章插图
昨天,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新华社
文章插图
南航研制的火星应急信标装置。 南航供图
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最后一脚”刹车又稳又准
据新华社西安5月15日电 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实现分离,成功着陆火星。从短短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的运行时速从约2万公里降为零,其间需要经历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减速、着陆缓冲等多个环节。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是动力减速环节的主要工具,使天问一号实现“最后一脚”稳准刹车。
天问一号采用的是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反推力的方式来实施最后的减速。在着陆巡视器降落过程中,雷达等探测设备会像眼睛一样盯着火星地面,测量它距离地面高度等参数,这些参数进入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由这个睿智的“大脑”计算出对发动机的推力要求。发动机会按指令完成变推力调节,让着陆巡视器慢下来,最后以很低的速度稳稳落在火星表面。
南航团队专门为探测器研制火星应急信标装置
天问“黑匣子”就是南京造
本报讯(通讯员 王伟 融媒体采访人员 谈洁) 采访人员昨天了解到,本次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了火星应急信标装置的研制任务,是我国唯一由高校独立承担的单机载荷。
天问一号火星应急信标装置主要用在航天器上,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地外的行星或者地外的星球,主要用来在高强度冲击、极寒等极端环境下展开数据通信保障,被生动地称为“黑匣子”。
“信标装置具备主动通信能力,不需要对其进行回收,设备自身就可以将关键的数据传输出去。火星的环境非常特殊,平均温度在零下70摄氏度左右,信标装置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极端寒冷的气候下保障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信。”南航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研制团队相关人员介绍。
据介绍,火星着陆探测成功率不足50%,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是其中风险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在火星探测器转正样后的一次评审中,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出,火星探测器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载荷,即俗称的“信标”,能够在探测器“硬着陆”过程中记录下相关数据并通过环绕器传回地球,从而向世界宣告和证明中国航天器已到达火星地表。
南航航天学院主动请缨,承担起火星信标研制工作。2018年8月,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研制团队在南航正式成立,经过6个月的研制与技术攻关,团队按计划完成了电性能测试、力试验、鉴定级产品投产、全时序模拟测试等技术流程。2019年11月底,正样产品顺利投产。2020年4月,信标装置正式交付。
2020年春节前期,在探测器综合测试中,出现了传输数据不完整的问题,青年教师们连续72小时坚守在北京航天城实验室内,终于在年三十上午将产品调试好,搭乘晚上最后一班高铁回到南京。去年疫情最严重时,北京无法住宿,青年教师们只能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往返,有时晚上刚回到南京取到所需的仪器,便又登上了赴京的夜班列车。空荡荡的一节列车中只有团队的一两名成员,成为科研攻关战线上的“最美逆行者”。
作者:谈洁
【 巡视器|祝融号发回遥测信号: 我已着陆成功】来源:南京日报
推荐阅读
- 发射 金星上有生命吗?NASA一口气发射2个探测器,谜题即将揭晓
- 最新消息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可编程数字纤维 有内存传感器和人工智能
- 机器人 地球上最后的“通才”——达芬奇,发明过机器人,估算出地球直径
- n快讯|NASA宣布金星探测计划:十年内发射两颗探测器
- Huawei 华为MateView体验:显示器能让办公方式有新选择?
- Apple iPhone 13将全系标配LiDAR传感器 两款Pro型号最高容量1TB
- Tencent 鹅厂机器人“穿着”轮滑鞋大玩前空翻 连人都不敢轻易尝试
- 火星车 祝融号一张高清图要传半个月,通信能力却是世界领先,这是为何?
- 硬件 优派推出Elite XG251G与XG271QG游戏显示器 英伟达Reflex技术加持
- Tencent 腾讯发布轮腿式机器人Ollie 能完成360°自由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