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 中国首次火星着陆成功!

国家航天局消息,
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
发回遥测信号确认,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
成功着陆于
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巡视 中国首次火星着陆成功!
文章插图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
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
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4时许,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
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
经过约9分钟的 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
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
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
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
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后续, “祝融号”火星车
将依次开展 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
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
巡视 中国首次火星着陆成功!
文章插图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
计划通过一次任务
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 ,
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
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
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
2021年2月10日,
探测器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
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2月24日,
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
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
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
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
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
为着陆火星做准备。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
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
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
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
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
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
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
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
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这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
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
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
送达火星表面的国家。
巡视 中国首次火星着陆成功!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
火星就以与众不同的
红色外观吸引着人类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探索火星的方式也在不断突破,
蒙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的面纱
已被徐徐揭开。
人类探索火星方式进化史是怎样的?
一起来了解
一、望远镜时代
17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让人们拥有了仰望星空的“眼睛”。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对准火星。1659年,荷兰学者惠更斯用更加精密的望远镜观测火星,并测算出了火星的自转周期。
19世纪中叶,天文学家们发现火星与地球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公转轨道与地球相近,自转速度与自转轴倾角也与地球几乎相同。1877年,意大利人斯基亚帕雷利在观察火星时发现火星表面布满了极细的直线构成的网状系统。按照传统,这些暗区被视为水体,这些细线也被命名为“水道”(canali)。
巡视 中国首次火星着陆成功!
文章插图
而天文学家进一步观察发现,到暗区会在冬季时缩小、夏季时扩张,有人提出暗区是植物覆盖,而暗区的扩大缩小则是消长所引起的,改变以往认为暗区是水的说法。也有观点指出“水道”其实是人工挖掘的运河,用来灌溉植物,因为水道应太细不可见,而看到的细线应是灌溉出的大片植物。
这些误会让人们开始幻想火星上存在着与地球上一样的海洋陆地及智慧生命。为此,美国富商罗威尔甚至建立私人天文台试图寻找火星上的运河和生命。
最后,“火星运河”被证实不过是光学假象,但人们对火星人的热情已经生根发芽。科学家和民众都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抱有浓厚兴趣。这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70年代火星探索高潮期的到来。
二、宇航时代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苏太空竞赛的背景下,火星探索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
苏联先后发射的“火星”系列探测器多以失败告终。其中火星-3着陆舱实现了在火星表面的软着陆,虽然仅仅发送了20秒的电视信号,但这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火星-5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并发回了火星照片。随后,苏联先后发送了探测器-2和宇宙-419探测器,都未取得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