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直通车 安顺这位母亲,一声“妈妈”她等了34年

安顺直通车 安顺这位母亲,一声“妈妈”她等了34年

文章图片

安顺直通车 安顺这位母亲,一声“妈妈”她等了34年

文章图片

安顺直通车 安顺这位母亲,一声“妈妈”她等了34年

文章图片

“没变 , 小时候的轮廓没变 , 真是我的儿子” 。
5月2日 , 在镇宁公安局举行的“团圆行动”助力失散家庭团聚圆梦见面会上 , 张成珍老人与来自福建晋江儿子杨外银紧紧拥抱 , 母子俩泣不成声 。

这是一个期待了34年的拥抱 , 这一抱 , 34年的心酸痛楚顿时化作甜蜜的泪水 , 这一抱 , 是亲情之间心与心的碰撞 , 骨肉分离的伤口在这一瞬间愈合 。 随后 , 张成珍从包里掏出一匹红布挂在杨外银的身上说:“儿子 , 我们回家 , 爷爷奶奶以及所有的亲人都在家门口等你!”这个场景 , 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
一旁的父亲杨开华紧盯眼前这个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儿子不停地用手擦拭眼角 , 他熟悉的是这个儿子的样貌和另一个儿子一模一样 , 陌生的是那个失散的儿子在记忆中还是咿呀学语的孩童 , 而今已是中年 。

34年 , 在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 , 但对杨开华、张成珍夫妇来说 , 就是12000多个漫长日夜的思念和煎熬 。
一个雪花飘舞的日子 弟弟不见了
杨冰美是杨外银大姐 , 弟弟丢失的那时 , 杨冰美还没到上学年纪 , 她永远记得那天天气很冷 , 云层黑压压的 , 雪花三朵两朵的飘下来 , 她们一家租住在贵阳火车站旁边的房子里充斥着蜂窝煤散发出来的呛鼻气味 。 父母让她每天负责照顾两个弟弟 , 杨外银在家中最小 , 刚刚学会走路 , 叫简单的爸爸妈妈时 , 吐音都还不太明 。
爸爸妈妈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来到火车站摆摊卖油炸粑去了 。 杨冰美中午给两个弟弟煮了些吃的东西后 , 感觉头痛 , 便爬在床上躺下 , 这一睡 , 足足有两三个小时 。 等到醒来时 , 原先扣好的大门已被打开 , 两个弟弟不见了 。 她立即出门寻找 , 在离家不远处只找到一个弟弟 , 最小的弟弟杨外银不见了 。
杨冰美赶紧跑到火车站告诉摆摊的父母 。 杨开华夫妇当即扔下摊子 , 分头在候车室及火车站附近寻找 。 “杨外银 , 你在哪里 , 快快回家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呼唤声伴随着凛冽的寒风显得很空乏无力 , 就像天上飘下的雪花一样落到地上马上融化 。 即使他们夫妇俩发动在贵阳的所有亲戚朋友一起寻找 , 即使找遍整个城市的旮旯角落 , 依然没有杨外银的踪影 。
杨开华夫妇感觉头顶上的天塌了下来 。
第二天 , 他们在亲戚的提醒下 , 才想起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
坚持摆摊 争取每一列火车都不放过
寻找一个月后 , 夫妻俩身心疲惫 , 多年的积蓄也花得所剩无几 , 杨开华夫妇在大家的劝说下 , 重拾炸粑粑的旧业 , 边做生意边寻找杨外银 。
原先需要两个人打理的摊子换成了一个人张罗 , 夫妻俩轮换寻找杨外银 。 在寻找孩子的时候 , 他们的身上总是挂着一个大包 , 里面装满厚厚的一叠寻人启事 , 见人就发 , 不仅贴满了贵阳各个车站码头 , 小区楼道 , 还向周边的息烽、修文、清镇等市县逐步辐射 。
张成珍认为 , 只要不放弃 , 杨外银总有回到自己身边的那一天 。 她要把找孩子目标扩大到全国 , 但对于一个积蓄已经耗尽 , 每天仅靠摆摊维持生计的张成珍来说 , 连到外省的车费都是问题 。
于是 , 张成珍想到一个办法 。
由于对火车站比较熟悉 , 加上那时的安检没现在严格 , 在火车轰隆隆进站时刻 , 张成珍总是第一个挤上火车 , 在每个车厢里散发寻人传单 , 借助南来北往的旅客帮助寻找 。 在张成珍眼里 , 每张传单都带着他们夫妇俩的希望 。 这个方式一直坚持了好长时间 , 可发出去的传单如石沉大海 , 毫无半点回音 。
五年后 , 他们报案的派出所通知他们 , 说在毕节市金沙县有一被拐孩子跟他们走丢的孩子相似 , 要他们赶过去看看 。 这一天 , 是杨开华夫妇五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 他们特意去逛了一次商场 , 把商场里的一套最漂亮价格最贵的儿童服装买了下来 , 带到金沙去给“儿子”穿 。 谁知 , 到了金沙后 , 经过辨认 , 眼前的孩子并非自己的儿子 , 夫妻俩将新衣服给孩子穿上后 , 含着眼泪离开了 。
后来 , 他们一家从贵阳回到老家镇宁县双龙山街道居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