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cent 腾讯高层谈“造车”:过,我不跟
“腾讯有所为有所不为,早年我们不做手机,现在也不会做整车,但会在软件方面给予车企支持 。”近日,关于腾讯是否造车的疑问,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公开给了最终解 。这个回答在不少人看来应该是意料之外,但细想之下又是情理之中 。
意料之外在于:过去几个月的中国造车圈,跨界已成常态,恒大、阿里、百度、小米相继官宣造车之后,这两天包括 360、创维也加码跟上 。
情理之中在于:一方面腾讯自打问世,硬件基因的确乏善可陈;另一方面,自 2016 年开始,他们在布局智能汽车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节奏,分化出了一套关于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的打法 。
一时间甚至有些恍惚:不造车的互联网公司,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腾讯为何不造车?
于任一企业而言,哪项决策该做,哪项决策不该做,均与其现阶段所处的大环境有着直接关联 。
造车,需迈过的第一座大山就是资金流 。
放几组数据来体会一下:
- 造车新势力中跑得最快的蔚来(李斌)曾表示,没有 200 亿人民币不要造车;
- 阿里、上汽、张江高科三方合资成立的智己汽车,创始轮融资就达到了 100 亿人民币;
- 为了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的成功(小米汽车),雷军准备好了 1080 亿元现金;
- 加上广州、沈阳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基地,恒大造车的总投入已超过了 3000 亿元 。
2020 年,腾讯的总收入为 482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8%;归母净利润 1598.47 亿元,同比增长 71%;自由现金流 1235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39% 。
从数据上来看,腾讯完全有资本造车 。
不过,造好车不仅仅是有钱就行 。譬如,戴森在豪掷 200 亿人民币后,就以“商业不可行”离开了造车的舞台;不少造车新势力也在去年相继宣告破产 。
人才,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又一棘手问题 。
智能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此前各个高校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并不全面——要么来自机械、汽车相关专业,要么来自计算机专业 。
而智能汽车的相关研发并非单线性的学科研究问题,而是需要跨学科的全方位人才 。
眼下,随着诸多跨界造车选手纷纷入场,以及整个行业对于智能化的重视程度加深,相关人才的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回溯过去的 PC时代、移动时代,以及如今的智能汽车时代,腾讯在硬件方面都谨小慎微,他们似乎更乐于通过轻量化路线,将自身在软件方面的能力快速复制到各行各业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汽车作为一个对于安全有着极高要求的高精尖工业产品,极度考验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对生产环节的监管能力、对整体成本的把控能力 。
在这些方面,相比于软硬耦合能力强的对手,腾讯的积累和沉淀或许还不够 。
加之,智能汽车的赛道本已十分拥挤,先行者特斯拉以及国产三宝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卡位,岚图极狐百度小米等玩家也在加速前进,想要在群狼环伺的环境下撕口突围非常不易 。
如果选择下场造车,财力、人力上的压力骤增,会不会影响到腾讯的主营业务?如果造出汽车,对于腾讯的财报数据将带来多大提升?如果只是一桩撒钱赚吆喝的买卖,腾讯是否有必要去做?
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腾讯对于造车的态度 。
腾讯能不能造车?
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好回答 。
但可以确定的是,以终为始,腾讯在整个智能汽车行业中有一些独特优势 。
尽管硬件基因并不强大,但在软件层面,腾讯已经覆盖了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云多个重要领域 。
整体上来看,智能汽车的“智能”可以简单分为舱内(智能座舱)和舱外(智能驾驶) 。
智能驾驶发展的实质,到最后都会是安全地完成从 A 点到 B 点的运输任务,从车辆起步、到自动驾驶、到停车,整个过程是固化的 。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能座舱更能成为提供差异化体验的根源,因此很可能成为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
而且,下一代智能座舱的雏形已经初现:
一个真正的智能移动空间,最终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沉浸式的体验,比如休息室、会议室、电影院等 。推荐阅读
- Tencent 鹅厂机器人“穿着”轮滑鞋大玩前空翻 连人都不敢轻易尝试
- Tencent 微信发送消息可以定时了?腾讯公开定时发送消息专利
- Tencent 腾讯发布轮腿式机器人Ollie 能完成360°自由转体
- 腾讯 深圳最赚钱企业:年营收1.22万亿,是腾讯的2.5倍,老板身价是谜
- Apple 苹果汽车项目连续失去数名高层管理人员
- Tencent 腾讯协助警方打击电信骚扰团伙:充26元能外呼5000次
- 中美 中美经贸高层再度交锋! 戴琦态度180度反转,双方罕见达成重大共识
- Tencent 腾讯告赢国家知识产权局 “王者荣耀”商标维权终审胜诉
- Tencent 微信青少年保护模式升级:Q币充值、信用卡等功能不可用
- Tencent 腾讯推出“长鹅教育加速”帮助学生加快访问学术资源网站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