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不“刷脸”就不能买票、寄快递? 斩断伸向人脸的“黑手”( 二 )


事实上 , 人脸识别相关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9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 2018年中国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为151.7亿元 , 预计今年将达到530亿元 。
然而 , 与人脸识别相关的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 比如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 。一些企业因管理不到位、应用方式不规范以及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等因素导致人脸信息、行踪轨迹等个人敏感信息泄露 。
人脸等个人信息采集、售卖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近期 , 在部分社交平台和网站上 , 不少卖家将人脸识别视频明码标价 , 100元一套 , 其中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手持身份证照片和点头、摇头张嘴等诸多视频 。并且 , 卖家还打包票称所售验证视频 , 能通过大多数App平台验证流程 。
据媒体报道 , 个别卖家透露 ,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身份证照片大多是在小额贷款平台和公司野蛮发展期间泄露出来的;有些则是各个行业以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和系统测试为名采集而来 。
其中 , 不乏通过技术伪造的人脸识别视频 。王春晖观察到 , 人脸识别技术在不断发展 , 相关的“伪造技术”也在不断迭代 。甚至有人用身份证照片就可以进行模拟人脸识别需要的张嘴、眨眼等动作 , 甚至可以骗过许多技术等级不高的人脸识别平台 。
“信息之所以被伪造核心在于个别企业的人脸识别技术不太行 。”王渝伟表示 , 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算法够强 , 伪造的难度就很大 , 伪造成功率也很低 。
当前 , 人脸识别的技术提供商很多 , 但水平参差不齐 , 有的企业没有能力支撑人脸数据安全保障 。企查查数据显示 , 目前 , 我国共有人脸识别相关企业7404家 , 并且 , 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连续3年突破1000家 。近年来 , 各类人脸识别系统也层出不穷 , 据统计 , 我国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目前共1.37万件 。
王渝伟也观察到 , 当前 , 人脸识别市场竞争激烈 , 不少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 低价出售人脸识别技术或者设备 , 行业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起了“价格战” 。王渝伟说 , 在这种情况下 , 人脸识别技术变现难 , 一些企业将盈利的可能性聚焦在数据上 , “很多企业只是希望拿到人脸数据 。”
监管逐渐进入“深水区”
人脸数据十分特殊而敏感 , 监管刻不容缓 。王渝伟表示 , “人脸数据泄露和滥用最大的问题在于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 与密码不同 , 人脸信息不可重置 。”
事实上 , 监管方面也一直在发力 。比如 , 近期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
“现在监管迈出了一大步 , 逐渐进入了‘深水区’ 。”王渝伟表示 , 这里对每类App可以采集的个人信息作了详细规定 , 行业的标尺更为明确 , 监管的效率也将更高 , 这也意味着对人脸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可能将会提高一大截 。
与此同时 , 一些地区也开始出台相关规定 , 明确物业不得强制业主进行人脸识别 。日前 , 经四川省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明确 , 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 。给予业主选择权的同时 , 也保护业主的隐私 。
当前 , 人脸数据被泄漏、滥用后 , 老百姓维权的难度依然很大 。今年4月 , 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迎来了终审判决 。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删除原告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和指纹识别信息 , 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当事人郭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诉讼收益小 , 百姓维权动力不足 , 以及违法成本低 , 处罚力度不够是人脸识别滥用仍频发的原因 。
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犯该怎么办?郭兵建议 , 可以让相关机构提起公益诉讼 , 这相对于个人举证会多一些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