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中国继高铁后,第5张国家经济名片将出世,美国将嗅到新能源危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一周前援引泰国交通部发布的消息称 , 与中国建筑企业签署泰中高铁一期施工协议 , 一期全长251公里 , 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
不仅于此 , 近年以来 , 中国高铁还在俄罗斯、印尼、沙特、墨西哥、土耳其等多国落地 , 树立了世界高铁运营的新标杆 。
所以 , 如果评选现在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 无疑就有中国高铁 , 据俄媒RT在一周前援引国家铁路总公司公布的消息显示 , 2021年将投产新线3700公里左右 , 推进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 。
稍早前中国公布的蓝图显示 , 计划在15年内建设20万公里的新铁路 , 截至去年12月 , 中国铁路网络总长度已经超过14万公里 。
该俄媒称 , 中国高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少旅客在主要城市之间通勤的时间 , 并计划到2035年 , 省内城市内旅行预计将不超过一小时 , 该蓝图愿景的一部分是磁悬浮列车线路 。
该线路可以以600公里的时速运营 , 以弥合中国地面运输与商业航空之间的差距 , 与常规高铁不同 , 它们漂浮在轨道上以完全消除车轮摩擦 , 并由强大的电磁场推动 。 目前 , 中国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成功试跑 , 并计划在将来建造多达9条新的磁悬浮线 。
磁悬浮列车在杭州展示
但中国人并不满足于此 , 还正在开发超级高铁 , 研究将人工智能借力大数据、物联网添加到高铁旅行体验中 , 打造超级高铁2.0版 , 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 , 第四张更加智能的国家名片 。
同时 , 除了高端制造外 , 此刻 , 全球经济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 , 在现在全力提速的能源科技时代 , 就当全球还在为油产争论之际 , 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一些能源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
这些突破也让中国企业占据新能源高地 , 并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 , 并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 对此 ,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4月20日表示 , 中国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1年全球能源回顾》报告 , 2021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增长4.6% 。 中国在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成功 , 这对于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 , 比如 , 到2030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核能国家 。
但目前 , 美国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 , 要知道 , 目前全球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 , 据悉 , 包括法国、英国、肯尼亚、印尼、南非、土耳其、泰国、哈萨克斯坦等有超过20国都对华龙一号有强烈合作兴趣 。
华龙一号项目
再比如 , 可燃冰这一技术 , 中国也已领先美国日本等国外公司 , 可燃冰就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 , 而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 , 并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
同时 , 中国对太阳能、光伏电站、风电场、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 , 比如 , 中国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建太阳能发电站 , 根据计划 , 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 。
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 再比如 , 中国预计还将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 , 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
分析认为 , 中国在核能新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也将成为像高铁那样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走向海外的国家名片 , 紧接着 , 俄卫星通讯社称 , 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 , 预计该项目将于2021年完成并投入试运营 , 这也意味着 , 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 。
最新进展是 , 据俄媒二周前称 , 被称作中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太阳装置 , 去年12月已经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 , 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5亿摄氏度 ,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 , 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