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做坚定的滑头

股市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做坚定的滑头

文章图片

股市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做坚定的滑头


光年FX:金融分析师、财经媒体人、业余研究交易技术分析 。 掌握一手最新前沿科技资讯 , 向您分享最深度的行业洞见 。 以下内容来自Just2Trade捷仕 。
“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 , 也不能做死空头 , 而要做滑头;低吸高抛 , 抄底逃顶 , 见好就收 , 落袋为安 。 ”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 , 这样对投资者说 。
杨百万 , 本名杨怀定 , 曾经是中国股市一个标志性人物 。
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 , 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 , 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 , 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
1988年春 , 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 , 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 , 还出现了异地差价 。 这一年的4月21日 , 也就是国库券开放交易第一天 , 杨怀定用东拼西凑的2万元人民币 , 赢得了“第一桶金”——800元 。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 , 实践者和见证者 , 杨怀定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
他以第一批参与者和实践者的身份 , 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股民群体的成长历程 , 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 , 并在1998年被央视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 目前杨百万仍然活跌于证券市场 。
杨怀定有一句著名股市理论:
“看大势者赚大钱 , 看小势者赚小钱 , 看错市的要赔钱 。 ”



\"置于死地而后生\"--没退路了 , 怎么办?
杨怀定原来想过干个体户 , 但却又不甘心 。 他想读书想学习 , 可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
他只想挣一笔钱 , 将他从40岁辞职到60岁退休这20年的工资挣回来;将他60岁退休到以后和妻子度晚年、照顾儿子的钱挣回来;将他读大学、买书的钱挣回来 。
但干个体户 , 能挣回来吗?
杨怀定不敢相信 。
于是 , 他钻进了最有名的上海图书馆 , 去念报纸 , 看看报上有什么致富信息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 他的2万余元也在一天天地减少--毕竟是坐吃山空啊!
但他还是坚持天天去看报、学习 。 突然有一天 , 他眼前一亮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的一个讲话赫然映入眼帘:经国务院批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国库券可以由死钱变活钱了 , 可以流通了!他立即想到了很多很多……
不得不说 , 杨怀定是很有悟性的 , 他的智商很高 , 又懂得体贴人 , 懂得人的心理 , 他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在国务院、上海市领导、深圳市领导的关心、努力下 , 在各大券商及上市公司的配合下 , 也许是在杨怀定的带动下 , 上海财政证券公司及一批勇敢的人在股市黑暗之际 , 大胆地用自己的钱大笔大笔地买进股票 。
杨怀定平时非常注意学习 , 爱看报 , 看书 。 有了钱 , 干什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书 , 订报 。 他不仅买股市操作的书 , 买国库券交易的书 , 而用最多时还订了大大小小118份报纸 , 他说:
\"我的事业 , 就是从报纸开始的 。 \"
曾经有人问他:\"118份报纸怎么来得及看?\"
杨怀定说:\"我从来不看花边新闻 , 只看经济要闻\" 。
看 , 这就是辩证法 , 凡事要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
有了钱 , 杨怀定买了五套房子 , 这儿住住 , 那儿住住 , 因为找他的记者、朋友太多 , 而他则想安静地学习 。
对他来说 , 时间是宝贵的 。
杨怀定能够笑傲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数十年而不倒 , 不仅源于他对政策的正确把握、面对风险时平和的心态 , 更源于他过人的智慧和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 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与技巧无疑是值得现在投资者借鉴的 。
对于杨怀定而言 , 理念比操作更有价值 。
杨怀定的工作室在上海北边的一个住宅小区内 , 两室一厅的房子里 , 摆放着十几台电脑 , 学员们三三两两看着上面的行情并讨论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