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消费 扎根扶贫一线 争当扶贫先锋 ——河南省郸城县法警朱景明驻村扶贫纪实( 二 )


“一根树枝”压得安家人抬不起头来 。 “我就要看看这根树枝有多硬!”朱景明直接来到现场 , 要求把越墙的树枝锯掉 。 对方看“第一书记”一身正气 , 只好作罢 , 当场向邻居道歉 。 “谁都不行 , 即使是自己的亲人 , 也不允许如此霸道!”看到朱景明的鲜明态度 , 安姓老人激动地握着朱景明的双手 , 流着眼泪致谢 。
村里的小学校舍已经烂尾了6年 。 外面下大雨 , 教室里下小雨 , “不再让雨水打湿书本”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奢望 。 朱景明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 , 立即向教委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请示汇报 , 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 烂尾的校舍终于完工 。 “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解决了 , 我们在外务工就少了牵挂!”几位孩子的家长专程从千里之外赶回村里 , 向朱书记表达他们的真诚谢意 。




“烂尾”多年的村小学焕然一新 , 校长普建向朱景明表达谢意
低保政策是国家扶贫攻坚中的兜底工程 , 在深受好评的同时 , 也很容易滋生腐败 。 朱景明经常在村委会上强调 , 要真扶贫 , 扶真贫 , 在低保和扶贫对象确认上 , 一定要坚持公平公开 , 不能搞暗箱操作 。 在他的主导下 , 对全村的低保对象重新进行了筛查 ,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 与此同时 , 所有低保和扶持对象都进行了张榜公布 , 并张贴在村民门口的醒目位置 ,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 这一举措 , 不但赢得了民心 , 还为村委树立了形象 。
一位村民表示 , 过去因为贫穷活得很憋屈 , 自从朱书记来了后 , 他才活出了尊严 。 据了解 , 他家里不富裕 , 弟弟又是贫困户 , 整个家族被人瞧不起 。 2018年 , 他的弟弟因病去世 。 葬礼那天 , 朱景明和村委干部带着花圈都去了 , 把葬礼办得既简朴又体面 。 从未有过的“厚待和尊重” , 让他的家族从此走出阴霾 , 重新振作起来 。
普寨村的普学忠老两口都是残疾人 , 而且年逾古稀 , 孩子又患有精神病 , 尽管有低保 , 但家庭生活依然艰难 , 朱景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 为了帮助普家人 , 朱景明就势而为 , 把普家的院子与墙外的空间贯通 , 修建了一个简易的庭院鸡舍 , 足不出户就可以给鸡喂食 。 可别小看了这个简陋的鸡舍 , 三年时间里 , 出笼笨鸡1500多只 , 让普学忠彻底走出了困境 。
朱景明把自己当成了李英寨行政村的一分子 , 把村民们的“急难苦盼”当成了自己的事 , 谁家亲人在哪打工 , 谁患的是什么病 , 他都记在心里 。 每次他出差归来 , 几个袋子都装得满满的 , 有给风湿病老人淘的偏方和老膏药 , 也有留守儿童爱吃的水果 。
今年正月十五 , 朱景明又一次来到李英寨村去看望几位贫困户 , 村民们依依不舍握着他的手说:“朱书记还在惦记着我们啊!”朱景明回答:“我把李英寨当成了自己的家 , 你们永远是我的亲人 。 ”
“由于朱书记善于‘搭梯子’ , 村两委班子成员 , 从决策到干事都走到了前台 , 唱起了主角 。 ”李英寨行政村村支书普方信表示 , 如果朱书记早来几年 , 村里早就大变样了 。
春华秋实 。 三年的努力 , 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安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30人 , 安装路灯共计140盏 , 栽种绿化树2.6公里 , 修建了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 , 建设了文化广场和书屋 , 安装了健身器材 , 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 , 8个自然村都用上了自来水 , 群众用电免费 , 通了宽带 , 道路全面硬化 , 进行了电网和危房改造 , 新打机井70眼 , 引进了光伏发电等多项扶贫增收的项目……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 。 全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 据了解 , 仅光伏发电项目 , 每年可产生效益9万元 。



光伏发电项目免费向当地村民供电
敢打硬仗 扶贫车间结硕果
2019年3月 , 两名郸城人从国外探亲带回了几件富有创意的柳编摆件 。 当他们来到县城的创业孵化基地时才发现 , 原来花高价买的摆件竟出自本村的扶贫车间 。 据调查 , 渐入佳境的李英寨村扶贫车间 , 正是朱景明驻村时跑出来的好项目 。
俗话说 , 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 李英寨行政村既不靠山 , 又不靠水 , 资源十分匮乏 , 传统的养殖和种植都是“望天收” , 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 。
朱景明分析认为 , 如果不引进上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扶贫项目 , 不解决贫困人员的创业就业问题 , 尤其是贫困户及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 , 很难实现真正的脱贫 。 于是 , 他决定从扶贫车间入手 , 着力解决扶贫中的“造血”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