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 三万份亲子鉴定:“非亲生占四分之一”,到底该怎么看这般数据?

姬鹏 三万份亲子鉴定:“非亲生占四分之一”,到底该怎么看这般数据?


一位从业12年的亲子鉴定师 , 经手过3万多份亲子鉴定 , 其中非亲生的比例占到四分之一 。 以这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道 , 在经过“拟题”传播后 , 很快生发出两个倾向性很明显的论断:其一 , 亲子鉴定非亲生占四分之一;其二 , 90后成亲子鉴定主力军 。
要知道 , 如果不细致的推敲“拟题论断” , 很容易形成误导性的结论 。 就比如“其一” , 很容易理解成普遍意义上“非亲生”的占比 , 可事实上 , 对于进行亲子鉴定而言 , 它本身就是个预筛选的行为 , 一般来讲 , 只有对血缘关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才会去做亲子鉴定 , 因为它本身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小概率事件 。
而“其二”的症结是 , 如果只看“拟题论断” , 很容易得出90后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 , 可事实上 , 90后正处于适婚阶段 , 所以才会导致亲子鉴定相对多起来 。 并且 , 亲子鉴定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男性为主 , 按照亲子鉴定师的说法 , 做产前亲子鉴定的却是女性为主 , 而且能占到亲子鉴定总样本的五分之一 。
从这些层面上综合的去看待人们去做亲子鉴定 , 似乎也就不只是“忠诚”和“道德”的问题 , 还在于当下年轻人如何处理生育和责任的关系 。 在一定程度上 , 男性去做亲子鉴定 , 主要是担忧自己会给别的男人养孩子 , 当然核心问题还是对伴侣“忠诚”的检验 。
而对于女性去做亲子鉴定 , 应该主要是为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 , 以便生下孩子后索要抚养费 , 一般而言都是非婚生导致的残局 。 并且在这个问题上 , 多半是“女弱男强” , 以至于“孩子”对于女方来讲 , 更像是套牢男方的工具(多见于“小三要求转正的狗血剧情”中 , 也有常规情况下的维权) 。
因此在亲子鉴定上 , “忠诚”和“道德”其实算比较古典的追问 , 而回到当下的亲子鉴定中 , 除却对婚姻忠诚朴素的检验之外 , 更多的作用已经沦为女性保护自己的必要手段 。 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女性们 , 不再会因为子宫长在自己身上 , 就只能被迫的大包大揽所有怀孕后果 。
我们都知道 , 亲子鉴定师被戏称为“婚姻的毁灭者” , 因为对于婚内的亲子鉴定而言 , 就如同一面照妖镜 , 鉴定结果为“非亲生”的家庭 , 多半以离婚收场 , 甚至有些家属不能接受现实最终走向极端 , 酿成毁灭性的悲剧 。
这导致亲子鉴定到底是“善行” , 还是“恶行”也是一直被争论不休 。 说到底 , 回到是非的论证上 , “汝之蜜糖 , 彼之砒霜”似乎总是无法回避 。 而最为中性的理解是 , 真相就在那里 , 亲子鉴定师只不过是较为客观地揭开真相而已 。
甚至 , 站在婚姻契约的层面上 , 不忠诚本就违背双方的约定 , 所以作为男方来讲 , 即便不用迂腐的妇道尺度论事 , 仅就婚姻契约本身也是可以做亲子鉴定的 , 但前提条件是确实已经有足够的把握认为对方不忠诚 , 要不然随便起意就去做亲子鉴定 , 这本身也是伤感情的事儿 。
另外 , 前面我们虽然提到 , 当前亲子鉴定也是女性在非婚生面前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但是普遍来讲 , 谈到亲子鉴定 , 普遍还是存在对女性的道德声讨 , 并且由此产生的“厌女症”已经成为批判年轻女性开放的主要情绪 。
不得不承认 , 性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分离支配始终是存在的 。 普遍来讲 , 女性出轨总是要比男性出轨更为被嗤之以鼻 。 这导致 , 在亲子鉴定的后续上 , 但凡非亲生被验证 , 那么当事女性就会被全面否定 , 甚至会走向“社会性死亡” 。
可事实上 , 我们应该主要批判婚内不忠诚的女性以及故意找男性接盘的女性 , 至于那种不知道是否怀上前任的孩子 , 却又找到新欢的女性 , 最好主动进行亲子鉴定 , 这对于孩子和新欢来讲都是必要的 , 要不然在关系确定的框架下出现节外生枝 , 那就真是有口难辩 。
与此同时 , “子宫长在女性身上” , 这到底是给女性的负担 , 还是赋予女性生不生的选择权 , 可谓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 。 但是普遍来讲 , 即便在“非亲生”的促成上 , 肯定存在“另一个父亲” , 但是在具体的声讨上 , 人们只会对“确定的母亲”进行批判 , 而“另一个父亲”是谁似乎根本不重要 。
就好像对于生命的促成 , 因在男性身上找不到承载的容器 , 具体的责任也被抹掉一样 。 这导致男性作为“性强者”反倒显得轻松自在 , 而女性作为“性弱者”反倒是责任重大 , 也就是意外怀孕的锅也需要自己背 , 顺带产生的负面评价也要自己吞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