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撩 福建是马来西亚印度人的精神故乡( 二 )




小黑的人生也确实被闽南歌曲改写了 , 在1990年以前 , 小黑还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上搬砖 , 混得还不如成名前的阿杜 , 阿杜好歹还在新加坡做工头 。


1990年 , 小黑在工友怂恿下参加了新加坡影响力最大的歌唱比赛《SBC斗歌竞艺》 , 靠过硬的闽南歌演绎力压2000多名选手 , 拿了个最佳演绎歌手 , 才有了后来在大马的辉煌史 。


这动作似曾相识小黑并不是个例 , 唱闽南歌的印度裔歌星多到可以组一档选秀节目 。 比小黑出道更早 , 还拿过“大马十大歌星”的同胞兼前辈——莫翰 , 也是一位闽南语能力者 。
·印度人唱中国风 , 有着东方梦
莫翰是马来西亚霹雳州印度人 , 但是讲闽南语地道流利 , 唱闽南歌婉转动听 。
但不过由于他普通话也非常好 , 所以市面上流传的多是他普通话的歌曲专辑 , 可能你小时候也在长途大巴上看过他的MV , 听到他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 。

在当下的马来西亚 , 印度人闽南歌曲唱得好也并不是件新鲜事 。
去年在芒果台《歌手》中亮相的00后歌手李佩铃 , 也是一位血统纯正的印度裔 。

8岁时 , 她第一次在马来西亚槟城登台 , 凭借一首闽南歌曲《酒干倘卖无》打开了歌手之路 。
12岁时 , 她受邀到《华人星光大道》踢馆 , 最后一首歌还是闽南语歌曲——《甲你揽牢牢》(将你抓牢牢) 。

在YouTube上随意打开一部大马电影 , 片尾曲很可能就有印度兄弟用闽南语对你深情地唱:“这多年咱俩原是好兄弟 。 ”
·印度裔歌手 大卫·阿鲁穆甘偶尔也会看见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大哥DIY的闽南歌曲演唱实录 , 他把自己P到了泳衣美女的头上 , 用宝莱坞的魔幻节奏 , 把《相欠债》的旋律尽情感受 。
看到这里 , 相信很多读者与我同样困惑: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印度裔出了如此之多的闽南语歌手?
这些印度人是来马来西亚当闽南歌练习生的么?
还是宝莱坞跟闽南同乡会签了外包培训协议?

·创 造 0 0 3其实 , 在这些唱着闽南歌曲的“外出印度人”背后 , 是一场差异文化的融合之旅 , 与两个流浪族群的精神密码 。

对于这些“外出印度人” , 闽南语的意义远远不止歌唱 , 更多的时候是生存技能 , 闽腔闽调融入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比如 , 马来西亚有些流动的印度裔小贩 , 可以熟练地用闽南语叫卖 , 并和顾客沟通 。


背包客们也会在游记里惊叹 , 马来西亚有很多印度人在生活中会讲福建话(福建话约等于闽南语) 。
这就说明 , 闽南语在大马印度裔群体中有极高的接受度 , 首先是基于一种实用主义 。
实用 , 是因为马来西亚的闽南人实在太多了 , 且闽南人已经遍布大马社会的各个阶层 , 影响力广泛而深远 。
据大马统计局2020年人口数据报告 , 马来西亚总人口约3270万 , 华裔人口占约740万 , 而这其中 , 闽南民系人口就占到至少300万 , 接近大马总人口的1/10 。
这么多的闽南人是从哪儿来的?
闽南人向马来西亚迁徙的高峰 , 发生在19世纪中末期的“下南洋” 。


彼时 , 东南亚诸国处在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列强殖民统治之下 , 殖民地的开发需要巨量的劳工 , 时局动荡下 , 有无数不甘贫弱的闽南人选择出海讨生活 , 马来西亚就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
他们从底层做起 , 从扛包挖矿的工人、种粮食橡胶的农民 , 一步步一代代 , 变成矿主、庄园主、个体商人、医生、律师 , 甚至有些闽南人在今天成功跃入马来西亚富豪阶层与政界 。

闽南人在马来西亚的奋斗史贯穿着两个秘诀:敢拼、团结 。
敢拼不用多说 , 闽南人的奋斗 , 充满着风险 , 在清朝闭关锁国期间 , 福建帮常常偷渡开船下南洋 , 去新加坡卖鸦片 。
而粤闽的潮汕帮甚至直接去了印度加尔各答 , 和东印度公司谈起鸦片合作 , 这也算是与印度的另一种不解之缘 。
曾经是离家弃子双管齐下 , 如今是借贷、开厂、扎钱、跑路 , 四位一体 。
团结 , 对内是在远离故土庇护的大背景中 , 一种文化认同下的帮扶互助;对外 , 是开放胸怀接纳当地文化 , 联姻结社 , 文化改良 。
而这两点 , 在闽南歌曲中都得到了强调 , 一边是“爱拼才会赢” , 一边是“我俩原是好兄弟” , 甚至可以说 , 闽南歌曲就是闽南人的成功学 。
如今 , 华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 , 而印度裔就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