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朱鹮保护,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 三 )


每当风雨大作 , 他不是进屋避雨 , 而是急匆匆冲出门 。
每年最炎热之时 , 他不是待在家里 , 而是头顶烈日往户外跑 。
只因为 , 他不放心朱鹮.
他是一位普通农民 , 名叫华英 , 家住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 。 草坝村是朱鹮的重要繁殖地和觅食地 。 华英与朱鹮结缘于20年前 。 那一年 , 在离他家不到10米远的地方 , 两只朱鹮筑了巢 。
“每天早上 , 朱鹮一叫 , 我们就知道 , 该让孩子上学了 。 我在地里干农活 , 朱鹮经常出现在我身旁 。 渐渐地 , 我对朱鹮的感情就深了 。 ”向记者回忆这些往事时 , 华英语调中透露出幸福 。
华英发现 , 朱鹮幼鸟经常受到蛇的威胁 。 于是 , 他和村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朱鹮筑巢的大树的树干上 , 插入刮胡刀的刀片 , 围成一个圈 , 这样 , 蛇就没法往上爬了 。
但是 , 过了一段时间后 , 有村民提出了担忧:会不会伤到村里的小孩 。 后来 , 有老人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法:用塑料膜包住树干 , 塑料膜光滑 , 蛇爬不上去 。 “总之 , 保护朱鹮的过程中 , 我们想出了各种”土法子“ 。 ”华英说 。
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 , 2006年 , 华英向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 , 成立洋县朱鹮爱鸟协会 。 从那时起 , 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朱鹮爱鸟协会的会长 。
协会成立后 , 华英就不只在草坝村活动了 , 他还经常去别的乡镇 , 观察和保护朱鹮.2010年的一天 , 华英到洋县槐树关镇做调查 , 发现一只朱鹮正在筑巢 。 猛然间 , 一只凤头鹰扑向朱鹮的巢 。 朱鹮仓惶飞起躲闪 , 巢穴却被凤头鹰霸占了 。
看到这里 , 华英向高坡上跑去 , 一边跑 , 一边使劲击掌 。 凤头鹰听到击掌声后 , 受惊飞走了 。 不一会儿 , 朱鹮回来了 , 它飞到华英身旁的树上 , 轻柔地鸣叫 。 “朱鹮很有灵性 , 知道我们在保护它 。 ”华英说 。
华英坦言 , 人与鸟之间并非一直都是和谐的 , 也曾有过矛盾 。 上世纪80年代 , 朱鹮被发现后 , 为保护朱鹮 , 洋县限制农民使用农药 。 不少农民有抵触情绪:“不打农药 , 怎么杀虫?”
当时谁也没想到 , 这是一个机遇 。 不用农药后 , 农民改用诱虫灯灭虫 。 就这样 , 洋县农民率先走上了生产有机农产品的道路 。 如今 , 洋县打造出了“朱鹮有机产品”品牌 , 品牌潜在估价超过93亿元 。
“融入主角的生活 , 跟它们一起喜怒哀乐”
翩翩起舞的朱鹮 , 吸引了很多人来到洋县 , 孙宁就是其中一位 。
河南籍导演孙宁主要从事自然类纪录片创作 , 代表作有《鹭世界》《大天鹅》《董寨故事》等 。 鸟一直是他镜头里的主角 , 而这次的新作品中 , 主角是更为珍稀的鸟种——朱鹮.
回忆起与朱鹮的第一次接触 , 孙宁至今兴奋不已 。 那是2016年的春天 , 在河南省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孙宁第一次见到朱鹮.
“春天是求偶的季节 , 其他鸟求偶、示爱都是跳舞或送食物之类的 , 而我看到朱鹮雄鸟是递树枝 , 像人类的订婚戒指一样 。 当时我就觉得:朱鹮与众不同!”后来 , 孙宁查阅资料得知 , 朱鹮被人们视作爱情鸟、吉祥鸟 , 还有过濒临灭绝的过往 , 他被这个种群曲折的生存之路深深打动 。
孙宁认定 , 朱鹮是个有故事的鸟种 , 决心为它专门创作一部影片 , 就叫《朱鹮的传说》 。
为了拍好这部纪录片 , 摄制组在洋县一待就是3年多 。 孙宁说 , 最大的困难是发现故事、发现主角 , 连续几周的蹲守拍摄只是体力的煎熬 , 而等待完美的故事需要更大的耐心 , 有时需要一年两年 , 甚至更久 。 他向记者表示:“拍摄朱鹮 , 就是融入主角的生活 , 跟它们一起喜怒哀乐 。 ”
有一次 , 影片中“主角夫妇”的幼鸟长大了 , 摄制组预估它一周内将离巢 , 但是之后会飞到哪、飞多远 , 能不能独立生存 , 会不会自己捕食 , 全是未知 。 更关键的是 , 幼鸟飞走后 , 如果摄制组没有追踪到它 , 那影片的故事线就断了 。
“幼鸟飞走那天 , 秦岭南麓下着大雨 , 全是泥泞路 。 我们顾不得脚上、腿上的泥 , 到处找它 。 ”孙宁说 , 后来有同事提出 , 孩子飞走了 , 朱鹮亲鸟肯定也挂念 。 最后 , 摄制组果然跟着亲鸟找到了幼鸟的第一落脚点 。 “那天 , 我特别紧张 , 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离开了家 。 直到晚上 , 确定幼鸟安全后 , 我们才离开 。 ”
在洋县驻扎久了 , 孙宁与当地村民也熟悉了 。 他发现 , 对朱鹮 , 村民们格外关爱 。 遇到摄制组 , 有的人会前来聊天:“朱鹮有时会飞到我们家里 , 用手机都能拍到哩!”有的人会主动提供信息:“昨儿夜里听见朱鹮叫唤呢 , 你们快看看 , 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