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唤醒沉睡的燕赵文化遗产( 二 )


茶道图、散乐图、备宴图、对弈图、花鸟图……下八里辽代墓群共出土壁画98幅 , 总面积达360平方米 , 堪称“辽代生活的艺术画卷” 。 郑绍宗不仅对彩绘天文图进行专门研究 , 还以茶道图为题材 , 对北方地区茶道的有关问题同陆羽《茶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 指出当时当地饮茶文化汉化的同时 , 也呈现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特色 。 其专著《宣化辽墓1974-1993年考古报告》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开启全面调查河北古长城资源
广袤田野 , 大有可为 。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人 , 郑绍宗先生跋涉于田野 , 同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 “老先生先后在旧热河区、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组织和主持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 对长城内外及河北地区考古发掘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张文瑞说 。
其中 , 长城考古调查为今人留下一份极珍贵的文化遗产 。 特别是在当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 , 这些科学系统的考古调查尤为宝贵 。
河北 , 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 , 但其沿革、修筑、现状、走向等究竟如何?对河北古长城的实地调查 , 始于1970年代 。 1980年代 , 成立河北省长城考察队 , 在郑绍宗带领下 , 开始对河北的明蓟镇长城、宣镇长城展开全面调查 。
敌楼、墩台、炮台、哨楼、关隘、寨堡、碑碣、石刻……尽管研究资料分散 , 且很多长城段落荒芜入土 , 甚至层次重叠、因旧重筑 , 对历代长城认定困难重重 , 但在郑绍宗看来 , 这恰恰意味着要对长城进行科学有序的考古调查 , 通过严谨研究及分析 , 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科学的研究报告 , 给后人留下宝贵资料 。
由此 , 我省持续对燕、中山、赵、秦、汉、金、明长城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 取得很大收获 。 确定了燕长城、汉长城、金界壕的走向 。 完成了明长城九镇之一蓟镇长城的考察 , 测绘出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到祁连口长城的走向 , 对敌楼、炮台、关隘、碑碣、石刻等都取得实际数据……
“这些成果体现在《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明蓟镇长城石刻》《河北古长城》等著作中 。 ”张文瑞说 , 这些成果意义非凡 , 为当前长城保护和资源利用以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鲜活资料 。 2005年至2007年 , 国家文物局全面实施长城资源调查 ,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长城进行全方位测绘 , 两相印证 , 为了解这30多年来长城损毁程度提供了基础数据 。 去年底 , 国家文物局研究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83段/处 , 河北省有19段/处重要点段入选 。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