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引言
小学数学中,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圆周率”和它的数值,圆周率指的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在数学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说到圆周率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从汉朝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推论,由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通过多次反复的计算,首次将圆周率“π”的数值确定在约3.162左右,这个结果虽然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最终发觉张衡的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而他得出的结论似乎也并不准确。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文章插图
01
历史迈入魏晋时期,一位叫做刘徽的学者用几何学方法推翻了张衡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将圆周率的取值确定在了约3.141024范围内。最后,到了祖冲之生活的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和算法的提升,让祖冲之开始对圆周率的近似取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极限取值法”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圆周率的取值精确到约3.1415926。
祖冲之的求证在后来的八个多世纪里被公认为最为准确的数值,从此在中国当人们提起圆周率时,总是下意识联想到祖冲之的名字,祖冲之不仅精准计算到了圆周率的范围,而且,首次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小数点后九位数,可以这么说,仅这一项成就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而后世为了表彰他带来的巨大贡献,将祖冲之评定为“中国古代数学祖师爷”。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文章插图
那么,除了“圆周率”之外,作为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的祖冲之还有什么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呢?
只能说祖冲之最大的贡献就是圆周率的计算,但这并不是他唯一的成果。公元462年,祖冲之编撰的《大明历》正式问世,这部历法在中国天文学历史上几乎是划时代的存在,因为在这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将回归年定为365天,也就是今天被全世界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
《大明历》与圆周率是祖冲之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发明,但相比于圆周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大明历》略显逊色。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文章插图
02
圆周率看似不起眼,但是,对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却有着令人难以忽略的作用。这并非危言耸听,要知道今天我们已经通过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将圆周率的计算位数增加到了小数点后31.4万位,而这一切都得意于在祖冲之的成果。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说:“圆周率计算再精确,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太大的影响,毕竟生活不可能只有数学。”如果换个角度,站在更高远的位置去看待圆周率的问题,那么,这就很好理解了。首先,圆周率的实际作用体现在科学领域,使用圆周率的计算法则有效减少了科学研究所产生的误差和错误。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文章插图
其次,圆周率本身也可以通用于天文历法的检测和观察,比如当人们计算地球与太阳或其他行星的距离问题上,除了科学的观察和记录外,通过计算圆周率这种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还能精确解决一些天文学冗杂的理论体系。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圆周率以及小数点的使用丰富了今天的数学理论,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且便捷迅速的高效计算法,正所谓“数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武器。”这句话确实在今天依然有着很大的真理性。但是,我们在惊叹于祖冲之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一代“数学祖师爷”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不是吗?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
文章插图
结语
圆周率“π”,如今已经算至小数点后的31.4万位,这有什么用处?】通过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历史,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圆周率固然有许多积极有益的作用,但更令人感动的应当是祖冲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和奉献。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为人类数学和科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方式,即充分认识到圆周率和小数点的实用性为人类在天文、科研和物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本原则。
时至今日,圆周率出现的频率依然不小,这可不仅仅是在中小学数学课本里那么简单。反观祖冲之,他的成就无人能及,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作为古代数学领域的集大成者,祖冲之的贡献是全方位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认知敏感和后来的发奋努力,共同成就了他的历史地位,正如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的观念一般,成功的人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时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