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宋代历史,了解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人生轨迹,需要从哪些史料入手( 二 )


员僚直左右四,共1000骑。京师二,恩、冀各一。熙宁二年,并左直为一,须人少拨隶如其军省。五年,废恩、冀州左右直弗补。六年,拨隶龙卫。元丰三年废。殿前司殿前军步军(四直都虞候),6000人。源自马前直(都知兵马使)。16指挥
御龙骨朵子直,左右各二直各500人。
簇御龙直?,左右直各500人。500人一个指挥使,200人一个都头,100人一个副都头,20人一个十将,10人一个将虞候。御龙弓箭直,五直各500人御龙弩直,五直各500人
卷七十七大中祥符五年(壬子,1012)_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_国学导航
上四军,后唐明宗李嗣源整合,之后不断改名,北宋初为殿前马军铁骑、殿前步军控鹤、侍卫亲军马军龙捷、侍卫亲军步军虎捷,后改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初设各40指挥,很可能是1指挥250,后定为各20指挥,很可能是1指挥500。《长编》卷77(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乙酉“詔殿前馬步軍揀補禁軍,捧日上三軍(捧日军、天武军、神卫军)每指揮及三百人,龍衛上四軍(龙卫、殿前虎翼广勇、侍卫虎翼威虎等、雄武)每指揮及二百五十人,(殿前)拱聖、驍騎、驍勇(骁胜?)、寧朔、神騎、(侍卫)雲騎、武騎每指揮及三百五十人,並於次下軍額選揀升補”。北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七月癸巳“国朝,殿前司捧日、天武,马军司龙卫,步军司神卫,谓之上四军。军各左右厢,每厢各有都指挥使一员。厢各三军,每军五指挥,一军又各有(都)指挥使一员,都虞候副之。捧日(33+1+1指挥)、天武(33+1指挥)、龙(38+1+1+1+3指挥)、神卫(31指挥)又有第四军,处所退年高者,无都指挥使,止有都虞候。殿前司又有神勇(步21指挥)、宣武(步20指挥)、骁骑(骑23指挥),各上下军,军十指挥;又有宁朔(骑3+3+1+1+2指挥)、骁胜(骑10指挥),各十指挥;虎翼(步100指挥)左右各五军,军十指挥,并有都指挥使、都虞候。马军司则有云骑(11+1+3=15指挥)、武骑(6+3+1+2+1+1+6+1=21指挥),各十指挥。步军司则有虎翼(100指挥)左右各五军,军十指挥,每军各有都指挥使一员,都虞候副之。每遇大礼后,各以次迁补。凡军校迁至军都指挥使,又迁则遥领刺史(五代刺史驻军2500人),又迁为厢都指挥使、遥领团练使(五代节度使的残余,领数州)。员溢,即从上落军职,为正团练使、刺史之本任,或为他州部署、钤辖。其老疾若过失者,为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副都军头,隶军头司。甚者,黜为外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由天聖至寶元間,增募諸軍:陝西蕃落、廣銳,河北雲翼,京畿廣捷、虎翼、效忠,陝西、河東清邊弩手,京西、江、淮、荊湖歸遠,總百餘營。康定初,趙元昊反,西邊用兵,詔募神捷兵,易名萬勝,為營二十。所募多市井選軟,不足以備戰守。是時禁兵多戍陝西,并邊土兵雖不及等,然驍勇善戰。京師所遣戍者,雖稱魁頭,大率不能辛苦,而摧鋒陷陣非其所長。又北兵戍及川峽、荊湘、嶺嶠間,多不便習水土,故議者欲益募土兵為就糧。於是增置陝西蕃落、保捷、定功,河北雲翼、有馬勁勇,陝西、河北振武,河北、京東武衞,陝西、京西壯勇,延州青澗,登州澄海弩手,京畿近郡亦增募龍騎、廣勇、廣捷、虎翼、步鬥、步武,復升河北招收、無敵、廳子馬,陝西制勝,并州克戎、騎射,麟州飛騎,府州威遠,秦州建威,慶州有馬安塞,保州威邊,安肅軍忠銳,嵐、府州建安,登州平海,皆為禁兵,增內外馬步凡數百營。又京東西、河北、河東、江、淮、荊湖、兩浙、福建路各募宣毅,大州二營,小州一營,凡二百八十八。岢嵐軍別置床子弩炮手。時吏以所募多寡為賞罰格,諸軍子弟悉聽隸籍,禁軍闕額多選本城補填,故慶曆中外禁、廂軍總一百二十五萬,視國初為最多。西師既罷,上患兵冗,帑庾不能給,乃詔省兵數萬人。(但是不久就闹灾,不得不募兵)。皇祐二年,川峽增置寧遠。五年,江、淮、荊湖置教閱忠節,州一營,大州五百人,小州三百人,於是宣毅寖廢不復補,而荊湖、廣南益募雄略。至和二年,廣、桂、邕州置有馬雄略。明年,并萬勝為十營。其後,議者謂東南雖無事,不宜馳備。嘉祐四年,乃詔荊南、江寧府、揚、廬、洪、潭、福、越州募就糧軍,號威果,各營於本州。又益遣禁軍駐泊,長吏兼本路兵馬鈐轄,選武臣為都監,專主訓練。於是東南稍有備矣。(最后总兵力又恢复到125万)
宣毅军288指挥
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_宋史(元)??等撰_国学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