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危害是啥( 二 )


所以断舍离我不排斥恶它,只不过我们现阶段在1的时候,断舍离就是那个3,要到达3,就必须先经过2,2就是留存道。3是内心的升华。

■总需求不足,物价下跌,通货紧缩,造成失业甚至经济危机。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一样。比如说,住房面积。你明显住的比日本人大啊!
另外,中国人在尝试新鲜事物上要比日本人积极,看在街上菇凉穿的衣服,你就能知道中国人要比日本人豪放的多。这也是我们的优点。日本文化有个特色,就是忍耐,在欲望上头的时候他们觉得我得忍,也是日本人的日常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日本人情绪有突然大姨妈的时候。
而我们国人实现诉求的方法,比较简单直接,没本事就对着大海叫几声,回家努力,有本事就是干。所以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要过家里放着十几台跑车也不开,房子买了都忘记了的生活吗?不然我们奋斗什么?都断舍离了,那我们就真正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了?不符合国情啊!
你没有拥有过的东西,你怎么知道你不需要它!

■危害就是经常在你想用什么东西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丢到垃圾桶了很久了并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然后还得重新花钱买一个。
过日子有些用得着的东西还是得留着。
我觉得断舍离的真正意义是让那些松鼠症的人有购买欲吧。


■其实这次事情发生之后,在防疫物资的事情上我一点没有感觉到压力,因为家人在一两年前就屯了几百个口罩,还有几十个N95,酒精棉片、消毒液、一次性手套、免洗洗手液等等家里全都有。所以什么极简主义、什么断舍离都没屁用,极简不如会收纳,断舍离不如会屯货。逃离生活,生活也逃离你。

■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囤了两百多个口罩……
因为家里三个人都是医狗,所以把那两百多了口罩送人了。
后来爸妈去前线隔离了……我又把家里半冰箱的肉给了小姨,还有阳台上我种的葱蒜。
后来天气暖和了,湖北快递没开,表妹又在我的衣柜里拿了三四套衣服走了,
断舍离的人就不行。
其实断舍离并不是针对所有人。

就1点来说,我们的房子是不是比日本大得多了?首先都放得下去。
其次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我爱好比较多、又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来个极简断舍离就真不爽了……尤其是我需要什么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被丢了、那还要花钱买更划不来。
虽然喜欢极简装修…但那是因为这样东西放的舒服

■我觉得B面会是:1:跟减肥一样,明明不胖,却天天嚷着减肥,明明家里很正常,却非要断舍离。2:如果推行到其它方面,也许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我觉得断舍离是给那些囤积东西太多、不舍得扔东西已经很严重的人一个简练好记的口号以便回归正轨用的,不适合正常人使用。也不能把它推广到所有事情上去。它绝对不是让人无条件的丢弃。就像有些人病太重,必须要一剂猛药才行一样。可是正常人用这样的剂量会吃不消的。
有时候我们买或搜集一些小东西确实是没什么用处,可是如果没有对你的生活质量造成多大的影响,就没必要太过焦虑,一定要去断舍离吧?
很多东西的存在不一定是因为它有用。比如我丢了很多原来买的电影杂志,现在有点可惜随之一起丢了的那些精美的电影海报,想重新收集也不容易。虽然它也能归到无用之物那一类里面去,可是就是这类无用之物才能让你体会到更多的美好,不是吗?如果只是留用生存必需的物件的话,那只能叫生存,不能叫生活吧?
我自己的体会是,幸福感通常是在做些与利益无关的事情上产生的。比如卡拉OK,坐过山车,吃到美食,发呆,逗猫。或者是获得一些“额外”之物时产生的,比如妈妈煮面多加的一个荷包蛋,买东西店家送的小礼物,或者是小时候别人递的一颗糖。
对物品的占有也有点类似,糖纸不算是有用之物吧?可是小时候攒糖纸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我们不能只看到囤积的那一面,还可以看看它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感受那一面。当然它们也都被我断舍离了,可是如果现在还在,偶尔翻翻,应该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再说判断东西有没有用也没什么绝对的标准可言。也不是所有人以是否“有用”来做价值判断。有人因为判断利益得失得到精明算计的生活而快乐,就有人不在乎利益得失为额外拥有的“无用之物”而快乐,难道前一种快乐更有逼格?
我自己觉得严重喜欢囤积东西的人,可能是有很严重的不安全感或不满足感,也有可能是对这些东西的极端喜爱。囤积如果能让前者获得抚慰,后者得到满足,有什么不可呢?对断舍离的执念不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你焉知囤积者生活得不好?你怎么就觉得空荡荡的房间才是幸福生活的标准呢?人家就喜欢满满的感觉招谁惹谁了?一定要让他断舍离之后陷入痛苦?这跟要一个崇尚断舍离的人堆一屋子的垃圾带来的痛苦是一样的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