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为桨,航向星空——感受中国航天员的奋斗姿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奋斗为桨,航向星空——感受中国航天员的奋斗姿态】
文章插图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扬对王亚平进行采访。本组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刘春晖摄
文章插图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扬(右)和身着水下训练服的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一次“亲密而特殊”的握手。
文章插图
王亚平在做下水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采访人员张扬)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奋斗为桨,航向星空——感受中国航天员的奋斗姿态》的报道。
大年初六子夜,此时距离《奔向星辰大海》主片全网上线还有不到7个小时。
我们的创作团队在发稿前夜,决定将片长最终锁定在13分14秒——大家想用“1314”(一生一世)向星辰大海征途上的奋斗者致敬和告白。
从策划、拍摄到后期编辑这二十多天时间里,我们的团队几乎每天都通宵达旦,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我想,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受访者,在编辑素材、脚本采写、影片剪辑中,大家都不自觉地被这种追求极致、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他们眼中的星辰大海,也点亮了我们心里的璀璨星河。
“要有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努力,才会有仰望星空的底气。”与其说,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对我提问的回答,不如说,这就是她心中奋斗的坐标。
初见亚平,她正在做水下训练前的准备。穿着一身白色连体衣,皮肤雪白,笑意盈盈。桌子上的监控设备上,数据显示着她的心跳、血压、体温等体征数据。她跟我说,那天是她2021年的第一次水下训练,而她口中的“水下”,便是地球表面最接近太空“失重环境”训练场。
我们的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她钻进240多斤的水下训练服。阳光从窗子洒进训练场,透过面罩,她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闪烁。我上前去握住她的手,她稳稳回握,透过训练服的大手套,也能感受到坚定的力量。在失重环境下,几乎所有的操作都要靠上肢动作完成,这双手,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每一个挂钩的位置、每一个按钮的顺序、每一次装配维修的步骤,都要准确完美。她说,“有时候训练完,手会累到抖得拿不住筷子。”她还说,“但是每次一出来,就感觉特别高兴,觉得我又练了一次,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离心机训练场,训练仓空间狭小,航天员训练时要将身体固定在椅子上。8G过载,相当于8个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会让人泪流满面、呼吸困难。训练时,航天员手中一直握着一个红色“暂停”按钮,一旦感觉难以承受,可以立即按下要求暂停。亚平告诉我们,“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没有一位航天员碰触过这个按钮。”此时,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自豪,是坚定的光亮……
亚平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真谛。”话语间,娓娓道来却字字千钧、柔声细语却充满力量。
我问她,在太空里回望地球,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她说:“很美、很震撼。”亚平告诉我,在太空中,地球有神秘的色彩、变化的表情和独特的气质。距离,让很多东西变得很小,比如个人的得失;也让很多东西变得很大,比如对祖国的深情、对家人的牵挂……
我想,这就是奋斗的精神、奋斗的姿态、奋斗的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中有梦,奋斗为桨。唯有奋斗,才能够点燃前进的引擎,牵引向上的力量,奔向我们心中的那片星辰大海……(完)
推荐阅读
- 美国 时隔30多年,美国为何又想重访金星?
- 初入职场的我们 《初入职场的我们》郑茹心为什么会离开?
- 太空飞行 鱿鱼宝宝和“水熊”将成为美国宇航局最新的微型宇航员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爱迪生 杨振宁所不为人知的身份,足以跟爱因斯坦、爱迪生齐名!
- Huawei 徐直军:5G是一个创新起点 2017年华为已开启6G研究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 Windows 有迹象表明微软将把下一代Windows命名为Windows 11
- Intel 曝Intel Alder Lake为新一代Windows特别优化:10月中旬发售
- IT 美联航同意购买15架Boom Supersonic超音速客机 成为其首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