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象授时”说起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请随我们进入“时间”的故事。
现代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知道时间,都会下意识的看看手机或者电脑上的时间。那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怎么获取时间呢?
古人获取时间的方法,要从“观象授时”说起。即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天象运转来确定时间。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1. 北京古观象台(图源:北京天文馆)
我国授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尧典》中“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2. 《尚书·尧典》的记录(图源:作者)
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转变产生了“年”的概念,月亮的阴晴圆缺产生了“月”的概念,太阳的东升西落产生了“日”的概念。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3. 月相的变化(图源:作者)
古人又将一日分为了十二个时辰,通过立杆测影,杆影每个时辰(2小时)移动30°,对应太阳每个时辰在天空中西移30°。所以看见太阳的位置,就可以确定时间,这也就是日晷的原理。每天正午日影的长度,也是不同的。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冬夏二至中点则为春分、秋分。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4. 正午时的日晷(图源:作者)
当负责通报时辰的工作人员,通过日晷知道了时辰,如何让老百姓也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应当劳作,还是宵禁? 我国古人想到的办法是晨钟暮鼓。在钟鼓楼,晨钟暮鼓报时。早上敲钟,城门打开,开始劳作。晚上击鼓,宵禁开始,禁止随意走动。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5. 报时钟鼓楼(图源:作者)
清末民国初年,随着城市的发展,晨钟暮鼓的声音已经不能很好的覆盖全城,这时候出现了午炮报时。北京德胜门东侧的城墙上有一座炮台,用来报时的“午炮”就架在那里。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6. 夜晚北京的德胜门城楼(图源:网络)
炮台有电话与北京观象台连通。每当快到中午时,两个值班人员分工合作,一人守在电话旁,听电话里传来的指令,另一人则揭开炮衣,装好炮药,手持点燃的长香,站在炮位上静候指令下达。收到北京观象台通过电话发来的指令,炮台上的人就马上点燃炮药。午炮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大街小巷时,人们就知道:现在是中午12点,赶忙对表矫正时间。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7. 德胜门城楼上的古炮(图源:网络)
当中国人正在使用午炮报时的时候,欧洲人开发出另外一种落球的报时方式。最先进行落球报时的,是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13点整,天文台钟楼顶端的圆球准时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只据此调节船上的钟表,然后带着调好的钟表升帆出海。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8. 格林尼治天文台红色落球报时(图源:作者)
进入现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步使用电信号进行授时。 1902年,法国首先在巴黎艾菲尔铁塔顶层进行试验,发播长波无线电时号,呼号是FL,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接着,德、英、美等国相继试验,收到良好效果。于是,一个崭新的无线电授时时代开启了。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9. 通过艾菲尔铁塔发射授时信号(图源:作者)
我国主要在运行的无线电授时系统,有呼号为BPM的短波授时系统,呼号为BPL的长波授时系统,以及呼号为BPC的低频时码授时系统。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10. BPM的授时精度为毫秒量级,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图源:作者)
从“观象授时”说起
文章插图

图11. BPL的授时精度为微秒量级,信号覆盖半径超过1000公里。图中的BPL长波授时台模型彩车在1984年国庆35周年庆祝游行时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检阅(图源:作者)
从“观象授时”说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