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农民编排《红军来到咱们村儿》火了,观众眼圈红了,团长哭了
2021年1月12日,由会宁县驮营村一群农民集资发起、给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大型秦腔剧《红军来到咱们村儿》杀青。在排练汇报演出过程中,得到来自各界人士的交口好评,每个人都在泪流满面地看戏。
文章插图
25:28
演员、乐队、导演、编剧、现场观众,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同时,排练场外,驮营村民乐团团长邢建宽等一群农民,也哭成了一团。
戏拍成了,大家卖羊、卖苞谷、卖苹果凑起来的钱也花完了。这么好的剧目,要搬上舞台,服装舞美灯光道具……那还得一大笔钱。
驮营村的农民们一筹莫展。
文章插图
【会宁农民编排《红军来到咱们村儿》火了,观众眼圈红了,团长哭了】据《红军来到咱们村儿》一剧的导演、编剧介绍,该剧取材于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后,发生在会宁县郭城镇驮营村的真人真事编创,小故事、大背景,小人物、大情怀,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会宁母亲影响,这在全国同类题材的舞台剧目中,独树一帜,完全有可能走出会宁、甘肃,推向全国,甚至很有可能晋京演出!
剧情简介: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红军某部黄连长率领队伍来到驮营村,并在宝宝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听到激烈的枪炮声,饱受战乱之苦的村民们纷纷躲进深山。宋奶奶打发媳妇、孙女逃走,自己却留下来,等待被拉壮丁的儿子。
战斗中,队伍上的小战士刘基负伤失散,黄连长搜寻伤员,顶风冒雪,来到宋奶奶家,帮助她收拾屋子,捧水端粥,取得宋奶奶的信任,留他们住下,等待天亮后再去寻找伤员。
风雪夜晚,原本躲进深山的宋家媳妇和宋巧儿,路遇身负重伤的小红军刘基,不忍眼睁睁看着其被风雪掩埋、冻死路边,便壮着胆将其救下,历经千辛万苦,背回家中。
当夜,被抓壮丁当兵的宋满仓在宝宝沟战役中趁混乱逃回家中,探望妻儿老娘,却发现家里住着红军。惊疑不定的宋满仓欲溜走通风报信,被宋奶奶关进柴房。
宋家媳妇害怕自家男人被红军枪毙,趁着夜色,悄悄将宋满仓放走。
村头,宋奶奶堵住要逃回队伍里的宋满仓,苦口婆心说服了儿子,让其留在家里,并与照顾伤员小刘基的黄连长结成兄弟情谊。
次日,心有不甘的反动派军官胡三魁带领队伍,搜拿逃兵,来到驮营村,发现宋满仓家里住着红军。
在战斗过程中,为掩护宋奶奶一家和小刘基,黄连长中弹牺牲。宋满仓亲手击毙了胡三魁。
悲愤欲绝的宋奶奶,不忍眼看着黄连长赤身入土,将自己的棺材捐献出来……
文章插图
为了让这么一部好作品能够搬上舞台,驮营村的村民们四处奔走,曾不止一次的求助于县宣传文旅部门,求助于郭城驿镇,得到了一些支持和鼓励。
文章插图
驮营村民乐团团长邢建宽
面对一大笔非农民所能承担得起的费用,该剧发起人之一的邢建宽失声痛哭,向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向前来观摩指导的县宣传、文旅等部门的领导鞠躬,说了一声:我对不起大家!全国最小的一个团——村级剧团,做了一件超过自己能力的大事,排出一部堪比《红灯记》的经典之作,却因为资金问题,让驮营村的农民们给大家鞠躬、致歉,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默了。有人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现在的问题,反而只剩下钱的问题了。
驮营村民乐团团长邢建宽一直奔波于会宁,找领导谈支持,找老板谈赞助。邢建宽很明白,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资金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会宁人,他为这部能够在讲述会宁故事、塑造会宁母亲形象的作品而骄傲,但是面对演职人员渴盼的眼神,他又觉得无能为力。在排练结束后,等演职人员散场后,他一个人坐在台子上放声痛哭。政府的支持和庞大的开支相比,杯水车薪,难以让这部献礼大剧真正进入舞台。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唯一的出路便是卖剧本、卖版权,用以支付目前拖欠的演职人员各项费用。
他想到或许《红军来到咱们村儿》一剧,也就只能在其他地方改头换面之后上演,再与这部由会宁人主笔并发生在会宁的感人故事无关,一想,就忍不住放声痛哭。
在这里,老马不是会宁人,但是仍然很感动,靖远与会宁一衣带水,兄弟县份,同为白银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部本土秦腔剧,实现这群农民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初心!
推荐阅读
- 演技 赵丽颖的演技又被吐槽了?扮演农民没有活力,细节都在她的手上
- 宗庆后 宗庆后建议:农民回家种地,就业机会让给城里人,为何反被支持?
- 老牛论道 农民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吃着最便宜的食物,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 星光大道 靠扮演农民走红上春晚,娶了超女老婆,身份曝光后惨遭央视封杀
- 龙凤 61岁农民背龙凤胎外孙送别袁老 今天的长沙,每一幕都令人感动
- 绝版的温柔 为什么过节的时候,城里亲戚到乡下做客,有些农民却高兴不起来呢?
- 正儿八经说 那个19岁贵州女孩外出打工,嫁给49岁农民工,结婚生15子,今怎样
- 豫北老农民 三十年前收麦子是个体力活,小伙伴们也不闲着,挎着篮子拾麦穗
- 秋水雁羚刀 农民迎来新利好,“新规”出台后,“养老问题”不用愁了?
- 农民说农 一台老式缝纫机卖300元,收购农村老物件的人,他们用来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