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 从成为世界500强到破产倒闭,这家中国公司仅用了8年!

世界500强 从成为世界500强到破产倒闭,这家中国公司仅用了8年!

文章图片

世界500强 从成为世界500强到破产倒闭,这家中国公司仅用了8年!

文章图片

世界500强 从成为世界500强到破产倒闭,这家中国公司仅用了8年!


文 | 华商韬略 屈颖
成为世界500强 , 它花了4年;从钢铁界的巨头到坍塌 , 它也只花了4 年 。
这一切 , 都得从全球金融危机后说起 。
钢铁作为国民企业 , 一直以来都被抱以厚望 , 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
从20世纪开始 , 全国上下都盯着这块香饽饽 。 东北、华北拥有丰富的资源 , 再加上当地发展基础较好 , 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 这一重任就自然放在了东北和华北地区 。
两地区也不负众望 , 几十年的时间里 , 产量翻了几百倍 , 位居世界第一 , 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
虽说产量上去了 , 但在钢铁行业没有一家实力强劲的公司 。
2009年3月 ,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 及时恢复经济复苏 , 以及前一年的“四万亿”计划 , 国务院趁势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文件中提到:力争到2011年 , 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

这一政策出台后 , 全国各地开始对当地的钢铁企业进行重组 , 位于华北的天津也不例外 。
当时的天津 , 有四家比较突出的钢铁企业 , 分别是: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 。
反正是要重组的 , 你不重组 , 总有人愿意 。 四家大企业强强联手 , 做大做强 , 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 , 这事儿就成了 , 还起了个名字——渤海钢铁 。

不光是自家四企业争气 , 业务范围包括炼铁炼钢、冶金、金属生产等多个方面 , 而且在成立后 , 8家银行为其提供了总计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 。
天时地利人和 , 渤海钢铁的起点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重组4年后 , 渤海钢铁于2014年首次闯入了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 排名327位 , 次年更是冲到了304位 。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 渤海钢铁成为中国在海外的“门面”企业也是指日可待 。
但是 , 重组这样的大动作 , 各家企业间难免有些难以协调 。
天津钢管集团是渤海钢铁里效益最佳的公司 , 当时被重组时就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 也就导致渤海钢铁在指挥时受到不少的限制 。
说是重组了 , 实际上四家企业各干各的 , 直到2013年为了冲击世界500强 , 财务报表才不得已合并的 。

在很多天津人的记忆里 , 渤海钢铁是2013年才重组而成的 , 这样一来也就说得通了 。
除了表面重组 , 借贷扩张也成为其坍塌的另一个原因 。
合并财务报表之后 , 各家为了自家的业绩和地位 , 开始大力搞生产、扩规模 。 但是投入多了 , 自己的资本又有限 , 怎么办?
只能借 。
一家借贷 , 家家效仿 。 在政策扶持和宽松的信贷支撑下 , 各子公司多次建新电炉、高炉 , 产能不断增加 。
然而 , 事情发展出乎意料 。
在各子公司拼命借贷、扩大规模之时 , 国内钢铁行业进入了“寒冬” , 钢铁价格暴跌至“白菜价” 。
但子公司们丝毫不在意 , 越干越起劲 , 投得更多 , 收得更少 , 越干越亏 , 越亏越干 。
2015年 , 钢铁市场持续萎缩 , 子公司的产能过剩 , 令渤海钢铁举步维艰;次年 , 其背负的债务高达近2000亿 , 也让天津的金融机构集体沦陷 , 一夜成名 。

没办法 ,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 天津市政府只能将渤海钢铁拆分 , 四家企业各自运营 。
随后 , 天津市委巡视组对各家公司进行巡视 , 问题逐渐暴露了 , 渤海钢铁内部“以钢吃钢” , 管理漏洞过多 , 围猎国有资产 。
债务压顶 , 政府、银行和企业对解决方案产生了分歧 , 各方博弈 , 但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 。
直到2018年8月 , 渤海钢铁成为继东北特钢集团、重庆钢铁后的又一家宣告破产重组的大型国有钢铁 。
8年时间 , 冲击世界500强名单 , 再到破产倒闭 , 捅出了近2000亿的大窟窿 。
怎样速成 , 就会怎样坍塌 , 大而不倒的神话也终将破灭 。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 , 识风云人物 , 读韬略传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