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河英雄传说》当中,为何伊谢尔伦和费沙回廊会成为联系帝国和自由同盟仅存的两条必经之路呢

作者没有明确解释,但是从小说中其他情节中的细节来看,星际航行可能有以下特征:1,绝大多数时候,航空舰们是在从行星升入太空后在星系间航行,这个可以类比为把车开出车库上路。2,在数万甚至百万千万光年的尺度上,用的是空间跳跃技术。这个技术的限制是不能从任意地点跳跃到任意地点,单次跳跃距离应该有限制,猜测可能还需要外部导航信息、导航指令甚至辅助设备。这个可以类比我们坐飞机。3,从战场的排兵布阵来看,航空舰在常规航行中是需要避开恒星、黑洞等大天体造成的重力深阱的,太空战通常需要在一个没有大天体干扰重力场的宙域进行。我猜测民用的、提供运输功能的航空舰对重力场平坦这一要求只会更苛刻,就好像家用轿车只适合平原地带的铺装公路一样。4,由上一条,我进一步猜测适合空间跳跃的宙域一定要求在更大范围之内没有大天体,类比机场对地面坡度的要求。5,单纯满足空间平坦这一要求只能成为交通中转站,要实现其他政治经济战争功能,还需要附近有一个/群宜居行星提供市场/劳动力/后勤,但这一条要求,往往是和空间平坦矛盾的。总之,天体密集的区域,很可能有宜居行星,但是就不适合星际航行/跳跃。那些大片的空旷的宙域适合航行/跳跃,却又没有宜居行星(群)做社会支撑。银河系能有两个伊谢尔伦回廊和费莎回廊这样得天独厚的区域,已经很难得了。这应该是两个空间平坦,又在处于宜居行星群附近的区域,才能成为星系间的回廊。|这个必定是田中故意设定的。《银河英雄传说》中极多不科学的地方,不差这一个。当然回答这句话还不够,我再猜测一下田中的想法好了:将伊谢尔伦回廊和费沙回廊设定为仅有的两条通道可以减少设定。怎么说好呢,如果没有这个设定,当帝国和同盟交战时,田中就必须描写几千光年战线上的所有战事,把所有的事情都集中描写就不太可能,毕竟这是一本架空小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整部书的大部分都在讲述杨和莱茵哈特的交手,不这样设定就很难做到了。另外可以参考这个问题《射雕英雄传》中密室疗伤一段文字有哪些妙处?。这个设定,就起到了舞台剧的这么一个效果。正如评论里@钟螺提到的太空歌剧。本质上《银英》就是那么一部小说。以上。欢迎指出错误。■我觉得这个设定并非不科学。可以参考唐玄奘去天竺的路线,为什么不走新疆不走西藏?因为没有上帝视角(帝国没有同盟地图),补给有限,只能按照已知的路线来走。后来开了地图,很快就直插同盟菊花了……
■就和浩瀚的大海一样,理论上怎么走都可以,但实际上大家都是走航线,然后一个个岛屿争夺的...因为牵涉到补给,航路情况,战略资源点等很多因素。当然小说归小说而已。
■一直有思考,直接从黄道平面飞过去的可能性
■偶然看到的问题,虽然是四年前的,不过还是答一下吧,之前的三位回答都没答到点上。
如果看过银英官方设定的银河系地图就很明了了:
帝国是地球所在的猎户臂,而同盟在它旁边的另一条悬臂上,之间相隔着几千甚至上万光年的距离。
而在这两条悬臂(的人类活动范围)之间,有两处是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的,这两处就是费沙和伊谢尔伦。
另外在那个设定图上,费沙星域姑且还可以说是“一组”或者说“填满一片区域的”恒星所组成,伊谢尔伦这条路几乎就只有寥寥几颗恒星,堪比天险一线天。

■银英世界中的超光速航行需要恒星导航。

当时的瓦普跳跃距离只有几光年,所以就要求每次跳跃都从一个恒星跳跃到另一个恒星附近。

也就是说,只有恒星密度非常均匀,而且都是稳定的壮年恒星的空间,才能使用瓦普跳跃
所以银河系以外恒星稀疏的空间,无法使用跳跃。
两个回廊地区的天体不稳定,也不能使用跳跃,只有回廊中心很小的一条通道才能通行。
【在《银河英雄传说》当中,为何伊谢尔伦和费沙回廊会成为联系帝国和自由同盟仅存的两条必经之路呢】作品中讨论过,如果有千光年以上的跳跃能力,就不需要回廊了。

银河英雄传说的人类世界分布在银河系的两个悬臂上,一边是地球所在的悬臂,另一个是隔壁的悬臂,两个回廊是悬臂之间的连接点
在《银河英雄传说》当中,为何伊谢尔伦和费沙回廊会成为联系帝国和自由同盟仅存的两条必经之路呢


银英的很多设计都是复古的,引导点类似工业革命时代的加煤站,当时无论是铁路还是轮船都受到加煤加水中继点的限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