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 36岁男子仍把自己当“宝宝”!医生:这是病

半岛晨报 36岁男子仍把自己当“宝宝”!医生:这是病

成都人白笙 , 36岁 , 前几年于某知名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 。 谁能想到 , 这样一个工作好、学历高、颜值还不错的高材生 , 竟然还把自己当宝宝 。
他事事依赖父母 , 不会洗衣做饭整理房间 , 不会网购 , 买东西要爸妈陪 , 36年“母胎solo” 。 尽管依赖父母 , 但白笙的内心是痛苦的 , 但他又离不开父母 。

如今 , 他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 1月27日 , 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刘芳介绍 , 白笙的这种病是“彼得·潘综合征” , 俗称“成人幼稚症” , 临床上称作“心理退行” , 与童年时父母过度保护有关 。
“他把自己当成没长大的孩子”
36岁 一切还要依赖父母
36岁的白笙告诉医生刘芳 , 自己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 , 生活的一切都早早由父母决定 , 自己从来不用付出努力完成一件事 , 他的任务只有好好学习 。 所以 , 活了这么多年 , 白笙似乎记不起干过什么家务事 。
尽管后来工作原因 , 白笙开始独居 , 但父母每隔一天都要来看望儿子 , 帮他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 , 他自己回家只要坐着看手机、玩电脑就行 。
“我们担心他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 。 ”白笙父母经常这样说 。 就算现在 , 儿子因为心理问题去看病 , 他的父母也总是陪伴左右 。
“是我的父母把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白笙对此深恶痛绝 , 但同时自己又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掌控” , 他把自己当成没长大的孩子 。 比如说 , 他年纪轻轻几乎不网购 , 需要任何东西都要喊上自己的父母或者姐姐一起去购买;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 , 需要出门活动 , 他就喊上家人;快40岁了 , 他还没有尝试去喜欢一个人 , 就连和他人正常的交流也很困难 。
“为什么不能优秀地生活下去?”
修行三个月 仍没脱离心理困境
因为父母摆平了生活上的一切困难 , 白笙只需要学习 , 最终他顺利考上名校 , 拿到硕士学位后又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 白笙的父亲曾是中文系毕业的博士 , 他也一样 , 从某知名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 。
【半岛晨报|36岁男子仍把自己当“宝宝”!医生:这是病】“我那么优秀的一个人 , 为什么不能够同样优秀地生活下去?”白笙因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 旁人眼里 , 快要奔四的白笙看起来“怪怪”的 , 交谈的时候总是闪烁其词 , 话还没讲完 , 人就着急跑了 。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 , 他都是这个样子 。 以前读书的时候 , 学习压力一大 , 整个人就会奔溃 , 每每考试前 , 都要用药物维持自己的情绪 。
在把自己关起来的日子里 , 白笙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 曾多次用刀割伤自己的身体 。 和父母相处时 , 双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因为这样的事发生争吵 , 白笙觉得:是你们把我变成现在这样子 , 却又觉得我这样不好 , 那样不好 。
到后来 , 白笙跑去禅修 , 专心打坐了三个月 。 虽然三个月的修行让他的内心有所舒缓 , 但一回到家 , 烦恼又全部涌上心头 , 生活和工作上的困境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
“教育孩子应该运用断舍离”
心理专家称家长不放手造成“巨婴”
最终 , 白笙来到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 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副主任医师刘芳介绍 , 白笙的这种行为叫“彼得·潘综合征” , 俗称“成人幼稚症” , 临床上称作“心理退行” 。 一般指成年人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时 , 变得喜欢“装嫩” , 行事带有孩子气 , 渴望回归到孩子世界的心态 , 但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 , 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 , 拒绝长大 。
说起“彼得·潘综合征” , 不得不提到长不大的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 , 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 。 这个人物总是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 , 永远也不想长大 。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往往一生碌碌无为 , 拒绝接受现实 。
在和白笙的接触中 , 刘芳感到 , 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 在他的身上到处是矛盾与冲突 。 而这一切可能就要归结于原生家庭对他的过度保护 , 尤其是在白笙青春期的时候 , 他的父母没有给予儿子恰当的空间去探索外界 。 每个人在这个阶段 , 都需要通过探索外界从而获得自我独立的能力 , 但他的家人显然没有 , “在这个阶段 , 白笙仍然和原生家庭联系地非常紧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