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章图片

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章图片

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章图片

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章图片

中国乡村之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章图片





三十五年如一日 , 一辈子围着油茶转 。 为了选育优良品种 , 他跋山涉水;为了给贫困户传授技术 , 他不辞辛苦 , 任劳任怨 。 他就是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首席专家—— “油茶博士”陈永忠。


“每天能到山边地头 , 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压满枝头的累累硕果 , 我心里就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宁静 。 ” 如果说一个人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 , 那么 , 对于陈永忠来说 , 这一件事就是让每个人都吃上最纯正、最好、最健康的茶油 。陈永忠在脱贫攻坚期间 , 通过油茶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 让一片片高产油茶基地在邵阳大地扎根结果 , 吸引一大批回乡创业人员走上了油茶致富的道路 。



如今 , 油茶产业已经成为邵阳县的支柱产业 , 累计带动全县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 因在油茶科技推广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 2019年 , 陈永忠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 并获得国家科技部通报表彰 。




陈永忠带领团队在湖南省邵阳县油茶基地调查研究


一入“油茶”终不悔
踏上漫漫“寻油”路



陈永忠出生在广西横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 1981年 , 陈永忠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因为对土地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热爱 , 他选择了经济林专业。 毕业后 , 陈永忠被分配到当时的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从事油茶科研工作 , “从一个农村娃考上了大学 , 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要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 干一行爱一行”。就这样 , 陈永忠与油茶的不解之缘开始了 。
【中国乡村之声|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刚参加工作的陈永忠来到湖南省平江县开展试验研究 。 那时的平江县是全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 。 陈永忠借宿在钟洞乡榜上村农民张任生家 , 他家的房子低矮老旧 , 屋内只有几个自制的小木凳 。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 , 但乡亲们对他问寒问暖 , 把家里最好吃的拿给他 。 乡亲们的眼中充满期待 , 他们希望陈永忠的到来 , 能让山绿起来 , 生活好起来 。




平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 当地流传着老红军喻杰的故事 。 喻杰退休后 , 领着全家从北京回到家乡落户 , 自己种菜、养猪 , 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 , 让5000多亩荒山披上绿装 , 群众都称他“真正的共产党人” 。




革命老区的贫困 , 老红军的奉献 , 对陈永忠触动很大 , 他在心里暗暗立誓 , 要用自己所学来回报乡亲们 , 帮助他们种好油茶 , 早点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年轻时的陈永忠在实验室做生物技术 实验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 , 产出的茶油色味香醇 , 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 , 被誉为“油中之王” 。 但当时的油茶林平均每亩产茶油仅3~5公斤 , 年产值才200~300元 , 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很低 。 因此 , 油茶种植常被称为“人种天养” , 也被称为“露水财” 。




如何提高油茶的产量 ,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让油茶产业为林农带来更高的收益 , 让更多人能吃上健康、有品质的放心油?陈永忠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培育出一种产量高、收益大的油茶新品种 。而事实上 , 要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油茶新品种 , 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 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得住寂寞 , 忍受得了孤独 。



上图: 2005年 陈永忠在油茶地进行育种研究
下图:2006年陈永忠在油茶地进行育种研究



油茶育种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难 。陈永忠奔走在14个省的油茶产区 , 跋山涉水 , 风餐露宿 , 收集各种种质资源 。开展杂交育种时 , 连续几个星期在油茶林中穿行 , 找花蕾 , 配花粉 , 期望得到理想的种子 。 一天下来 , 陈永忠身上黄一块白一块 , 满是黏糊糊的花蜜和花瓣 , 脖子和举了一天的手臂都酸痛难忍 , 晚上还要与蚊虫相伴 , 整理材料和数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