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头条 口述历史丨张浩:让上海医疗标准扎根世界屋脊

政协头条 口述历史丨张浩:让上海医疗标准扎根世界屋脊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连线 (资料图片)
口述 张浩
【政协头条|口述历史丨张浩:让上海医疗标准扎根世界屋脊】采访 冷嘉、经纬刚
整理 冷嘉
张浩:2016年至2019年 , 任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日喀则市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 现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2020年 , 是党中央明确上海对口援藏的第26年 , 也是上海创新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第5年 。 为了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 自2015年8月起 , 我国从94所三级甲等医院选派了300余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援藏医疗专家 , 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援藏工作 。 同年8月中旬 , 上海市派出第一批由12名队员组成的“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藏 。 2016年6月 , 我带领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 , 接力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藏 , 帮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提前完成“创三甲”目标 。
初上高原:“创三甲”面临的难题
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 , 我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出的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 上海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由23人组成 , 其中 , 4人是三年期援藏 , 19人是一年期援藏 。 这些队员来自上海市23家三级甲等医院 , 覆盖了申康、复旦、交大、同济 , 包括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直属单位 。
初到医院 , 我有“一下子灰心”的感觉 。 这家医院的功能布局、设备设施、环境条件非常像一家乡镇卫生院 。 无论是行政楼还是手术室的卫生条件 , 都较为堪忧 。 苍蝇在院区里飞舞、医院布局不合理、手术室对面就是垃圾房、门诊大厅灯光幽暗……当时 , 我们4人心理压力非常大 , 按照要求在2018年8月完成“创三甲” , 我们只有两年的时间 。 我们一边进行休整 , 一边不断熟悉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工作环境 。
除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底子薄”之外 , “创三甲”还面临“时间紧”的难题 。 在原定计划中 ,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应在2018年8月完成“创三甲” 。 但到了2017年 , 北京市援建的拉萨市人民医院主动提出 , 要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创三甲” 。 不久 , 广东省援建的林芝市也提出 , 要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创三甲” 。
“北上广”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力 。 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综合考量后提出 , 要在2017年完成“创三甲” 。
此外 , 还有一个困难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没有“创三甲”的条件 。 我们被动地受到了限制——新院区何时交付 , 何时才能投入“创三甲” 。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原定于2017年9月底竣工 。 竣工后还有搬迁、调试等工作 , 2017年11月完成创建 。 也就是说 , 真正留给新院区运行的时间只有两个月 。 由于西藏环境气候特殊 , 施工周期只有6个月(4月至10月) 。
那段时间 , 我亲自来到工地和施工负责人开会 , 催他们赶工期 。
两年之内 , 如何让这样一家医院“创三甲”?我们的时间有限 , 其中还要扣除春节期间援藏医疗队回上海休整的时间 , 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10个月 。
落实“七个度”:提前完成“创三甲”大考
然而 , 事在人为 。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创三甲”工作目标 , 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 , 落实了“七个度” 。
第一是热度 。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全院动员 , 形成人人参与“创三甲”的工作氛围 。 我们把上海的工作方法带到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 开展“创三甲”倒计时活动 , 举办科室技能比武大赛、“优秀科室月月评”等活动 , 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 。
第二是硬度 。 这指的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的硬件建设 。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是西藏自治区单体投资最大、总体布局最合理、硬件设施最先进的医院 。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配备了ICU、CCU、NICU、EICU等一系列检测系统 。 在各个检验中心、内镜中心 , 都配备了128排的CT、DSA3.0、核磁、钼靶 。
第三是力度 。 我们从医院管理力度上注重顶层设计 , 建章立制 。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 完善了医院制度 , 优化了《医疗护理规范诊疗工作制度》《医疗护理质控评价体系》等150项规章制度 , 形成了一套约70册、600余万字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管理和技术规范 , 这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套成册的临床管理规范和临床技术引进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