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禁毒报 一名禁毒社工的日常

"原"中国禁毒报 一名禁毒社工的日常





















针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帮扶服务 , 是一项既需要严谨工作态度 , 又需要精细专业技术的实务工作 ,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 , 我梳理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 , 与大家交流分享 。


尽好“三责” 。 一是尽好跟进服务之责 。 在调查了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行动趋向、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现实表现等基础上 , 积极开展社会心理需求评估、心理咨询疏导、家庭关系辅导、认知行为治疗及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修复等服务 , 帮助他们调适社会关系 ,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戒毒康复环境 。 社区戒毒人员周某曾因家庭关系不合染上毒瘾 , 2018年10月回家后 , 又遭亲朋疏远 , 情绪非常低落 。 得知情况后 , 我们积极介入 , 先后与他的父母、妻儿、姐妹、亲戚、朋友见面沟通 。 在节日、周某生日等时间节点 , 还专门带慰问品上门走访 , 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 帮助周某逐步步入生活正轨 。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 周某主动参加了社区志愿服务队 , 在一线服务 。 二是尽好帮扶救助之责 。 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链接生活、就业、就学、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 , 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他们及家庭提供服务 。 曹某曾因吸食冰毒导致精神呆滞、家庭破裂 , 3个子女仅靠爷爷奶奶卖菜收入维持生活 。 去年3月 , 了解他家情况后 , 我们及时联系街道、社区及卫生等部门跟进帮扶 。 如今 , 曹某的状况得以好转 , 可以用卖菜所得贴补家用了 。 三是尽好宣传教育之责 。 组织开展禁毒宣传 , 普及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 , 提升全民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的能力;倡导禁毒社会工作理念 , 降低社会歧视与排斥 。
把好“四关” 。 一是把好入口关 。 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规劝、送达告知等方式 , 督促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尽快报到 。 2018年3月 , 王某被责令社区戒毒后 , 一直没有来报到 , 其家人也是闭门不见 。 我们协同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警等错时上门沟通 , 诠释利害关系 , 其父终于转变态度 , 劝诫并陪同儿子来社区报到 。 对确无正当理由、故意超期报到的 , 我们态度鲜明 , 会及时报公安机关处理 。 二是把好监控关 。 紧盯报到后期过程:落实尿检监测录入制度 , 做到检测及时、不漏一人;积极推行网格管理模式 , 做到网格上门、跟踪到位;认真兑现“六位一体”帮教措施;严格执行戒毒康复评估制度 , 做到精准衡量 , 对症施策;全面兑现动态跟踪要求 , 做到家访到位、警醒到位、记录到位 。 三是把好复吸关 。 在扎实搞好心理疏导、就业引导基础上 , 坚持把定期抽检、脱失收戒作为严守复吸关的重要抓手 , 严防违规和复吸案件发生 。 四是把好解除关 。 对依法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 , 不放弃跟踪 , 做到随时与社区对接 , 进行回访;在认真落实年度阶段考评基础上 , 严格把控解除当年的精准评估和综合考评;实施发检、尿检双重筛查 , 发现问题 , 及时处置 , 不留隐患 。
倾注“四心” 。 一是倾注爱心 。 主动关心、关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 , 与他们交心、交流 , 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 二是倾注耐心 。 许多涉毒人员对政府和社会存在抵触情绪 , 对禁毒社工推脱躲闪或避而不见 。 对此 ,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多接近、多交流、多沟通、多关心、多帮助 , 促使其主动配合工作 。 三是倾注虚心 。 放下管理者身份 , 平等探讨问题 , 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获得被尊重的感觉 , 同时与其亲人交流 , 争取帮助 , 形成合力 。 四是倾注细心 。 细心观察服务对象的一言一行 , 对“症”下药 。 谭某曾是一名货车驾驶员 , 因吸毒被吊销驾照 。 后来在工地打工期间摔折了骨头 。 联系中 , 我们发现谭某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 便立即协调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交替上门 , 慰问救助 , 温情关爱 , 帮助谭某重拾了信心和希望 。
禁毒社会工作的功夫并不止于个案、小组、社区服务 , 更多时候体现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 , 唯有用心、用情、负责任地投入 , 才能收获应有成效 。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禁毒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