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咋样样一个过程有啥样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首先不论是当代艺术还是后现代艺术。世界艺术的中心一直是在纽约。
而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受中国政治所左右,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部分艺术家出国去纽约深造,例如归国的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徐冰,还有你艾大爷。

这些艺术家,用西方的语境传达的东方社会的意识形态,给迫切想要了解中国的西方人理清头绪。
而后又把这融合了,西方的话语权反过来传递给中国,让中国人自己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

这些是当下比较有话语权的,当代艺术家。

就是还有一些吧。你看像邱志杰他在2017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不息》,骂声一片。
我都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中国艺术一直在历史上都是璀璨夺目的,直到文革时期,销毁了很多艺术品,也限制了艺术发展。那段时间可以说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艺术都在发展中。在这里就有了一个墙的概念。后来的中国出现的艺术,像黄永砅,艾未未,蔡国强,邱志杰等等在我看来就是打破这个墙,用西方的艺术手法和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内容,东方符号与西方艺术形式的结合。很多理论性的问题西方都一步步探讨过了,我们一直都是在接受,包括西化。所以我把你所说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当代"仅仅看做一个时间词。即中国当代的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咋样样一个过程有啥样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大量的借鉴,抄袭,鱼目混珠。但也不乏像谢德庆,徐冰等这些即有中国文化的脉络又有当代艺术的创新的优秀艺术家。反观书法国画在美协,书协的带领下,就是一团糟,只能呵呵了连鱼目混珠都谈不上只能是
■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从1978年邓爷爷说改革开放开始,大批的艺术家从文革压制的苏式政治画中解放出来,急于寻求新的艺术形式与表达出路。恰逢西方当代艺术的引入,大家就如饥似渴的借用了这些现代艺术样式、风格、手法、材料。这股新鲜有力的艺术力量猛烈的冲击了旧传统旧观念。并且大量的如康德、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思想也引入了国内,艺术家们开始偏向于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例如人的存在与客体这样的关系问题。他们只考虑作品的形式,表达的观念以及反映的现实意义哲学含义等。80年代还兴起了以森达达为首的85美术新潮,无名画社,星星画展等。这是一个大家都没有带任何功利性或者市场性目的,从思考出发的时代。与其说这是一场艺术变革,不如说是一场哲学思考及观念的外在表述,充满着理想与开放。这些“拿来”的作品简单而有效的于传统划开了界限,也正是中国这个古老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某种绝妙比喻。
到了90年代,物质开始变得丰富,电视多媒体等娱乐设施开始登场,纯理性的哲学思考不太适合这个时代了,开始边缘化。艺术也开始进入市场,进入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当时的人民大众们并不追求所谓的深度思考,主要是为了获得感性的欢愉,以此来刺激乏味的生活,他们希望不费脑子的获得快乐。艺术家们觉得自己像是个玩笑,那些曾经郑重其事对待的事情不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在失去光环之后显得有些滑稽可笑。此后开始出现了政治波普、玩世写实、艳俗艺术等等,例如当时的F4岳敏君、朱晓刚等人并同时有些艺术家开始参加了国外的艺术展览,如我们熟知的蔡国强、徐冰等人。这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我身份定位的认知也成为了思考的主题。因为其实那还算是一个西方霸权的时代,国际审美标准入展标准是那些西方策展人说规定的,这是一场西方制定游戏规则的游戏,所以实质也算是一次对西方艺术价值观念的接受过程。也可以理解成其实我们并没有拜托政治(文革)的掌控,只是解放到了另外一种更大的政治背景下去(更政治化了?)
现在的21世纪的话,不知道咋说哈哈哈哈大杂烩???

■荐书《中国当代艺术史》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咋样样一个过程有啥样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艺术史家吕澎在剧烈变革的大时代中书写艺术家的工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的是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生存空间问题,以798为代表的艺术区、其他美术馆等艺术空间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浪潮下的兴衰,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资本运作对当代艺术产生的影响。吕澎将“艺术生态”视为艺术生产的语境,更看作艺术生产的结构、过程与结果。潮涌潮落间,张弛不一的规则体制、狂飙突进的市场资本、过渡时期的实验空间,呈现出新世纪百态并进的激烈交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