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还有不到5个小时,嫦娥五号就要回到地球。在历经中途修正之后,满载月壤样本的"轨道组合"将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分手,返回器将开始独自回归地球的旅程,正式进入"再入回收阶段"。恰逢夜间,本次的主着落场四子王旗前几天刚刚经历暴风雪,积雪厚度还有20-30公分,这个回收增加了难度。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但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早已有很多准备,并且本次迎接五姑娘回来,我们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黑科技首次使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静待"五姑娘"回家,远望3号船抵达印度洋任务海域,做好充足准备。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下嫦娥五号进入地球的过程,已经熟知的同学跳过这一段:
嫦娥五号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后,轨道器进行规避机动,返回器则要经历惯性滑行、地球大气再入、回收着陆三个阶段完成最后的降落。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冲向地球,在进入地球大气后,通过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重新跳出大气层,再以第一宇宙速度进行降落,最终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平稳安全地降落在预定地点。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这次"打水漂"降落过程很精彩,实际上风险也很大。在嫦娥五号首次进入大气层,在冲击大气层时候被称为"黑障区",而对于嫦娥五号来说在黑障区里的这一跳至关重要:
"如果跳不起来,返回器会摔得粉碎,如果跳过了,'嫦娥'可能会逃离大气层,无法二次进入。"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第二次进入大气层也同样面临着难题:
返回器在远离着陆区的位置再入大气层,由于接近了第二宇宙速度,不仅会因高速飞行与大气摩擦进入黑障,而且在黑障区会在稠密大气的阻滞下弹跳起来,被上层大气"弹"回太空,随后再次进入大气层正常着陆。
之前发射时远望3号船就先行去了印度洋海域,为其保驾护航,提供测控服务。同样在回归阶段远望3号船继续为嫦娥五号初次和再入大气层"黑障"附近的遥测、外测、光学测量任务。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由于位于海上,风浪颠簸、黑障区信号漂移等不利因素在所难免,但是信号支持一点也不能马虎。根据实际已经制定了严密的方案,目前远望3号船船舶动力、测控、通信等系统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整个支持团队状态极佳,有能力有信心为五姑娘回家做好海上支持。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四子王旗着陆场系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五姑娘"回家首次使用多项黑科技嫦娥五号回收舱和载人飞船返回舱相比,其体积只有飞船返回舱的约1/7,但是着陆面积却是载人飞船返回舱的16倍。再加上这次因为窗口期的原因,嫦娥五号是12月17日凌晨降落。刚好前几天四子王旗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风雪,积雪厚度仍然还在20-30公分。在寒冷的冬夜寻找着陆器有点不容易,更何况面对的是"打水漂"的兔子呢。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担任本次回收任务的仍然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他们已经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情况,不断完善方案预案,优化搜索力量布势。昨天也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地演练,现在就等着一会降落的行动了。除了光学和红外跟踪等设备,搜救人员从技术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构建了着陆场地区的空、地搜寻系统。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首先,四子王旗着陆场从四年前就增加了铁丝网、高压传输线路、移动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同时为了直升机和地面车辆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前期做了精细化的标注工作。
其次,着陆场系统已经开展了3次夜间搜索回收专项训练、1次积雪暗夜极寒条件搜索回收演练,一次大范围着陆偏差和3次全系统综合演练,搜索队伍具备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
我国 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
文章插图

我国|迎接嫦娥五号回家,我国构建了海陆空支持体系,多项技术首次使用】比如将雷达的测量数据经过处理送到直升机和搜索车辆上,引导直升机和车辆搜索接近返回器,同时在直升机和搜索车辆上加装了高功率的探照灯,协助搜索人员快速的发现目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