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原题为: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与此同时,一场“聚变见证我们的爱情”活动正悄然展开,518号刘林子、佟瑞海的合影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朋友圈传递,这对华科毕业生参与了HL-2M装置的研制安装,见证了中国核聚变发展的重大突破。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人造太阳”是指人工利用稳定可控的核聚变技术,通过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的原理释放出巨大能量,为人类提供“源源不绝”的清洁能源。HL-2M装置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能将约束的等离子体温度加热到太阳的十倍,以此达到堆芯级等离子体条件,为开展聚变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此次成功放电,代表了中国在“人造太阳”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俩特别庆幸,能够参与到这一过程。”90后刘林子和佟瑞海,同为华中科技大学2009级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2013年同时保研到该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华科聚变所”),开始接触“聚变”。2020年,两人先后入职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为HL-2M装置建设团队的一员。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入职前,两人都有其他选择。“但是我俩对科研更有兴趣,这里有很好的实验平台,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践,而且干的是国家需要的事。”而让两人“有资本”进入这一重大项目的,除了博士毕业、专业对口,还有在华科聚变所学习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佟瑞海来自吉林,刘林子来自青海。本科四年,两人都没说过话,直到博士研究生的后两年,在华科聚变所换办公室换到了门对门,个性活跃的佟瑞海经常串门,一来二去,两人走到了一起。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佟瑞海|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对于二人来说,华科的求学经历“终生难忘”:“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开心”“团队合作氛围好”“对外交流多,视野开阔,很有收获”……严谨、刻苦、务实,工作后他们接触到很多华科校友,同样都有这一“标记”。“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话又不多,但是解决问题时雷厉风行,让人很佩服。”佟瑞海告诉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他今年9月参与到HL-2M装置全面安装及工程联调的协调工作,每天与各环节相关人员对接,感触很深。“很多前辈已经为之奋斗了很多年,对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划与预见,提前解决了很多难关和细节。而在HL-2M装置工程联调期间,为了保障初始等离子体放电成功,他们每天还需要讨论各种调试方案、计划,熬夜加班甚至通宵都是常事。所以,虽然从开始安装到成功放出第一等离子,看起来只花了一年多,但前期的付出是难以计算的。”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对于母校聚变所,佟瑞海和刘林子还保持着紧密联系,常常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平时的工作虽然忙碌,但两人都乐在其中,12月12日、13日,就在采访人员采访的那个双休,他们还进行了四场视频工作交流。
从“人造太阳”放电,到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还有不少环节要突破。为了这一天,中国许许多多的“聚变人”仍在奋斗。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 方琳通讯员 汪泉)
佟瑞海 参与“造太阳”,这对华科毕业生“亮”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