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宇宙中为什么会有“陀螺型”行星科学家追溯百万年,终找到答案
据报道,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近日于《自然·天文》期刊上发表文章,表示通过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集群的应用,模拟出了太阳系小行星的自旋演化过程,揭示了陀螺型小行星的演化之谜。
文章插图
什么是陀螺型小行星?在太阳系中,小行星的数量非常多,它们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中,由于各自的模样不同,也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中跟大家介绍的陀螺型小行星,则是因为它的外形看起来好像是一只陀螺,这一类的小行星赤道脊呈现明显的鼓起而得名。
在太阳系中,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是陀螺型小行星,不过,究竟它们是如何形成“怪异”模样的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世纪难题。
文章插图
一直到2018年,日本和美国先后发现了同样为陀螺型小行星的龙宫小行星和贝努小行星,并且在这两颗小行星的表面,都发现了很多巨石,通过探测,这些巨石出现的时间,和这两颗小行星诞生的时间一致,当时就有研究者猜想,或许这两颗小行星的身上,隐藏着陀螺型小行星的演化之谜。
文章插图
神秘的龙宫小行星和贝努小行星让我们从发现时间上来看这两颗小行星,首先是发现于2018年10月份的龙宫小行星,它是由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发现的,它是一颗碳质岩石小行星,直径大约为900米,上面有着不少的陨石坑。
在太阳系中,碳质岩石小行星的数量同样有很多,在研究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碳质岩石小行星在地球诞生早期,通过和地球相撞,将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送到了地球上。换句话说,碳质岩石小行星,在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中,或许曾经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则是发现于2018年12月份的贝努小行星,它是一颗非常神秘的小行星,同时,它也是对地球存在着极大威胁的小行星,因为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贝努小行星大约在22世纪末,也就是大约180年之后,或许会和地球相撞。
文章插图
此外,在美国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发现贝努小行星的时候,还在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并且发现贝努小行星的上面竟然存在着黏土,水就是存在于黏土之中。同时,通过对贝努小行星的研究,科学家们在它的上面发现了大量的圆形巨石,并且认为贝努小行星的年龄最大约为10亿岁,它一开始,就是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中,不过,它应该是另一颗体积较大小行星的残留天体,这意味着,在远古时期,贝努小行星曾经因为一场大碰撞而诞生。
无论是龙宫小行星还是贝努小行星,它们的身上都隐藏着许多的谜团,同时,它们的共同点为:都是陀螺型小行星,上面也都有着巨石。研究者认为,或许想要揭开陀螺型小行星的形成之谜,答案就隐藏在这些与它们同时诞生的巨石之上。
文章插图
神秘巨石揭开陀螺型小行星演化机制在确认了研究方向后,科学家们首先从研究陀螺型小行星上面的巨石分布规律入手,龙宫小行星和贝努小行星是非常好的研究素材。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陀螺型小行星并不是诞生时就是陀螺的形状,而是由于它们的表面散热不均匀,导致自旋速度过快而形成的。
近年来,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直在研究空间颗粒动力学软件,希望可以通过建立千万级颗粒精度的行星地表模型,来追根溯源,搞清楚太阳系内各天体的演化史。
最终,在天河二号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协助下,科学家们将时光“倒流”回100多万年之前,发现小行星由于自旋加速,可以引起离心力增大,最终,赤道脊就会不断隆起,一直到变成一个陀螺的形状。
文章插图
困扰了科学界多年的谜团被揭开了,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了解太阳系天体演化的又一次进步,特别是对于研究小行星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下一步,科学家们也将继续重点研究龙宫小行星和贝努小行星,特别是后者,由于它对于地球威胁很大,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它未来会撞上地球,所以,也将发射探测器去贝努小行星上取样,带回地球好好研究它,一起拭目以待吧!
推荐阅读
- 主导 印专家:美俄中主导太空规则,印度想占据一席之地,要与中俄合作
- 速度 宇宙中比光速更快的四种“速度”,你都知道几个
- 氢能冶金 碳中和正在进行时,炼铁氢还原替代碳还原的新时代已至!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这就是街舞3 娱乐圈中的团宠,张艺兴凭借偶像特质,征服全网观众,获赞无数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