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王 电影《气球》,藏区女性主义的发声,我们可将其视为受害者的悲鸣

年轻的王 电影《气球》,藏区女性主义的发声,我们可将其视为受害者的悲鸣

文章图片

年轻的王 电影《气球》,藏区女性主义的发声,我们可将其视为受害者的悲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气球》 , “生育”的意象除了羊之外 , 还有片名“气球” 。 电影海报的中心是妻子的侧身 , 她侧身抱着一只红色的硕大气球(红色也象征着生育 , 这在《使女的故事》里也有表现) 。 气球的红色和她上衣的红色融为一体 , 像是隆起的腹部 。 海报下方的丈夫跨在摩托车上 , 一脸的“男性困境”的彷徨两难神情 , 看上去就像妻子站在了他的后座上 。 妻子因为羞惭而沉默 , 丈夫因为迷茫而苦恼 , 两人都不知道将要往哪里去 , 而这个沉默被动的女人(虽然在图片中她处于更为神圣的高位)显然在等着他决定方向 。

两人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是因为妻子怀里那只她拿得不情不愿的红色气球 。 “气球”——全片最重要的象征 , 它是达杰家两个幼子心心念念的玩具 , 也是那个被孩子当作气球吹起来去换了哨子的避孕套 , 也是在避孕套失踪后妻子“意外”怀孕后(即将日益鼓起)的腹部 。 “气球”本身也是欲望的容器 , 孩子的欲望就是即时满足的童年快乐 , 转眼间就可以换成小伙伴的哨子 , 大人的欲望则是生育、生存、信仰 。
【年轻的王|电影《气球》,藏区女性主义的发声,我们可将其视为受害者的悲鸣】
如果象征生育控制的“气球”兜住了激情 , 那么就不会有超生的负担 , 家庭生计就可以相对容易地维持下去 , “但“气球”没有兜住激情 , 妻子的身体就变成了另一个“气球” , 承载丈夫并不能负责的激情 , 承载家庭会不会超生的责任 , 也成为家中刚去世老人转生再次为人的容器 , 它是家人团聚的通道 。 孩子买气球被串联起来 , 如果他记得给孩子买气球 , 那么孩子就不会偷拿父母的避孕套吹气球玩 , 那么避孕套就不会用完 , 妻子也就不会意外怀孕 。 妻子就不用置身于复杂的“力的争夺”之中 。

所以它讲的并不是一个现代与前现代冲突的故事 , 它表现了人的生活如何在这两个状态之间延续着 , 如何刮起小小的风暴 , 又如何没头没尾地平息 , 而除此之外它无疑地作了一次藏区女性主义的发声 , 我们可能将其视为受害者的悲鸣 , 但它可能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逃离者的宣言、幸存者的叙述、觉醒者的反思 。 在犹豫的朋友可以去电影院看看 , 相比小屏幕 , 大银幕带给我们的体验更接近于本雅明所说的“仪式” , 电影作为诞生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 到现在在银幕上也有了“光晕” , 而不仅仅是“震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