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 15条轨道确保奔月成功 飞行过程约23天 “嫦五”将首次为我国带回月壤样本

带回 15条轨道确保奔月成功 飞行过程约23天 “嫦五”将首次为我国带回月壤样本
文章插图

带回|15条轨道确保奔月成功 飞行过程约23天 “嫦五”将首次为我国带回月壤样本】“长征五号”直飞冲天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 张皓 见习采访人员 周浩 通讯员 姜哲 高崇芮 左秋红 摄影: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 王永胜 发自海南文昌
中国为什么要搞“大火箭”?为什么要搞探月工程?
“当今这个世界,如果中国没有独立自主地进入空间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时代不能造船。如果我们不搞航天,将会错过太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五”伴“嫦五”开启奔月之旅。作为“绕、落、回”的最后一步,最难最复杂,主要有以下几大看点。
多轨道保障“嫦五”奔月
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由于地月相对位置以及轨道设计等因素的限制,此次发射窗口只有50分钟,研制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技术,分别设计了5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对应10分钟的发射窗口。连续3天,共规划15条轨道。在发射窗口期内,可根据发射时间通过软件自动选择发射轨道。这样,可以减少轨道偏差的修正次数,既能节省燃料,又能更快到达月球。
“长五”途中高难度滑行
此次,“长五”将“嫦五”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火箭需要在太空中长时间滑行。
滑行是指火箭主发动机关闭后惯性飞行。“长征五号”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介绍,滑行时间越长,对低温推进剂温度和贮箱承受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发动机开关之间,火箭需要完成箭体姿态调整、真空状态下推进剂沉底、低温发动机二次启动前预冷等工作。
定制“座椅”保驾“嫦五”
“嫦五”重达8.2吨,如何让其飞得更安全舒适,研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器箭联合试验和分析。
刘秉介绍,卫星和火箭之间,通常用包带相连,但最多只能满足2.8米直径的连接要求。但“嫦五”接口直径达到3.1米,无法使用包带连接。因此“长五”为“嫦五”定制了专属“座椅”,让飞行过程中的连接安全可靠。
23天完成11个飞行阶段
据了解,“嫦娥五号”任务共有11个飞行阶段,包括地面与月面两次发射、两次着陆,月面和月轨两次封装,一次月轨对接等。
飞行过程约23天,有23次重大的轨道控制和6次重大分离控制。只有环环相扣,“嫦娥五号”才能顺利回家。
将铲月壤带回地球
这次“嫦五”重任就在于,从月面带回月壤样品约2千克。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前苏联40多年之后,第三个获取月球样本的国家。
“嫦五”探测器的采样区域位于月球的最大月海区,此前从未有其他国家的探测器到访过,这里的岩土历史可能只有12亿年。与之前两国带回的三四十亿年的岩土相比年轻得多,如果“嫦五”能够顺利采回样本,了解此阶段月球的活动情况,或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有望实现“五个首次”
此次实施的“嫦五”任务,有望创造五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储存、分析和研究。
【来源:楚天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